翻译理论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翻译——理论与实践2013年2月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第六章:文化与翻译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第三章:词法翻译第四章:句法翻译第五章:科技英语翻译目录第二章:语义翻译3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4汉到唐的佛经翻译明清交替时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文学和科技翻译民国时期的翻译1234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翻译史一、翻译史翻译理论概述(一)中国翻译史(四次翻译高潮)5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翻译51.佛经翻译•西汉末佛教传入中原,东汉时开始了佛经翻译安世高东汉末至西晋•主力是外籍僧人和胡裔•无书面原文,合作翻译•直译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6东晋至南北朝道安总结了比较完善的直译原则1.集体翻译2.有了梵文原本3.翻译理论和技巧有了进步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7法显•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到达中印度、斯里兰卡、印度界上横穿中亚、南亚次大陆并由南洋海路回到中国的第一人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8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不空齐名称四大佛经翻译家三寸不烂之舌《金刚经》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9唐宋时期主译为本国僧人为多且都精通梵汉深晓佛理译经计划性强节译少全译多译场制度完备所译佛经忠实原著。四大佛经翻译家有两人玄奘和不空出自唐代玄奘他是公认的佛经翻译大师。他亲自去印度取经,带回经书600余卷,其中一半以上由他译出。他主张以”信“为本兼顾其它的翻译思想。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0•汉魏至隋唐期间随著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等等。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潜移默化受到了佛法的熏陶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1•“一厢情愿”《百喻经》。说的是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害了单相思的故事。后被广泛运用,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话语,自话不得,由无智能故。”现比喻人云亦云别无新意•“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大日经疏》言,以甘露法水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现比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愉悦。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22.明清交替时期的科技翻译徐光启被尊为“科学译祖”利玛窦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6卷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独译了不少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著作。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3南怀仁汤若望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43.清末民初的文学和科技翻译严复《天演论》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代表人物:李善兰、林纾、华衡芳、傅兰雅、严复、梁启超等15鲁迅(1881-1936)他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译作有: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果戈里《死魂灵》。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4.民国时期的翻译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代表人物:鲁迅、赵元任、朱生豪、林语堂等165.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代表人物:傅雷、钱钟书、杨绛、杨宪益、王佐良、许渊冲等《红楼梦》英译本作者杨宪益(1915-2009)王佐良(1916-1995)许渊冲(1921-)诗译英法唯一人17(二)西方翻译史•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五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文旧约圣经》。•第二次高潮发生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三次高潮是11至12世纪之间。主要是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希腊语译成古叙利亚语。这一高潮持续了近百年。•第四次高潮是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段时期的翻译活动深入到宗教,思想,政治,哲学和文学等众多领域,翻译的活跃,译作的类别,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颠峰。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8第五次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翻译不再只限于宗教和文学领域,而是迅速地深入到科技,教育,艺术,商业,旅游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不再只由少数学者独领风骚,而成为一门吸引人的职业,众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翻译工作者为人类语言文化的交流辛勤地工作。人们不仅对翻译科学,翻译艺术,翻译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而且发展了机器翻译,利用人工智能协助交际,翻译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19EugeneA.Nida(November11,1914–August25,2011)(Americantranslationtheoristwhodevelopedthedynamic-equivalenceBible-translationtheory):Translation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要达到词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二、翻译的定义PeterNewmark(1916–2011)(anEnglishprofessoroftranslationattheUniversityofSurrey):Translationisacraftconsistingintheattempttoreplaceawrittenmessageand/orstatementinonelanguagebythesamemessageand/orstatementinanotherlanguage.翻译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信息的技巧。20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搞翻译,而翻译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英语学习。通过翻译,对已经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并使这些能力在综合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翻译(这里指英汉和汉英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中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英语水平,特别是翻译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我们能够正确无误地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圆满地完成与其它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信息交流,使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向着更高的文明发展。三、翻译的目的211792年,英国学者A.F.Tytler提出了翻译三原则:The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asthatoftheoriginal.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theoriginalcomposition.(译文应完整地复述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特点相符;译文应和原作一样流畅。)翻译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四、翻译的标准221898年我国清代翻译家严复(1854.1.8—1921.10.27)在《天演论》中提出“信、达、雅”。“信”指忠实原文,“达”指译文流畅,“雅”指文字典雅。翻译代表作品: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肄言》、孟德斯鸠《法意》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23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生平重要事迹为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他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如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林纾他自己不懂外文,主张意译,而且有时他的意译有些过,因此,作品少有问津。但其所译小说语言优美,语言有时读起来比原作还要好,对文学界和社会风尚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文学家,如鲁迅、郭沫若等也都受到林译小说的影响24鲁迅(1881-1936)他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译作有: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果戈里《死魂灵》。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25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傅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临画,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261964年,钱钟书(1910-1998)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钱钟书和杨绛《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27对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以用“忠实”,“通顺”作为翻译的基本标准。所谓“忠实”,是指译者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意思,保持原作的语气和文体风格。“通顺”,是指译文文字流畅地道,遣词造句应当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恰当地处理两者的关系,避免译文生硬、晦涩。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28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3.知识面要广。1.汉语功底要好。2.英语语言能力要强。五、翻译的条件29翻译过程应包括理解、表达、校改三个阶段。理解原文是核心,正确理解是充分表达的前提,译者必须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语言结构、背景知识等。充分表达是正确理解的结果,二者是达到“忠实、通顺”标准的必备条件。校改是对理解和表达的进一步深化。译者要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对译文语言进行推敲、修改,以提高译文质量。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六、翻译的过程30例1:Theafternoonsunpenetratedthemassofhoneysucklethatcoveredtheporch,andfellonmyupturnedface.Myfingerslingeredalmostunconsciouslyonthefamiliarleavesandblossomswhichhadjustcomeforthtogreetthesweetsouthernspring.译文(1):午后的阳光渗透了覆盖了门廊的忍冬,照射到我向上的脸庞上。我的手指下意识地停留在这些熟悉的,刚刚开花,来问候南方甜蜜春天的树叶和花朵上。译文(2):午后的阳光透过爬满门廊的那簇忍冬,照射到我仰起的脸庞上。我的手指近乎下意识地抚弄着这些熟悉的叶片和花朵,它们刚刚抽叶开花,迎来南方温馨的初春。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七、翻译举例31在该例翻译中,原文是一句带有定语从句的英语句子,译文(1)似乎是完全忠实原文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