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客观需要,是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把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全体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方法步骤。三要着力解决影响水利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在完善水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上下功夫,在改进干部作风和党性修养上下功夫。三要切实加强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领导,努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实效。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把握关键环节,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搞好宣传交流,努力营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坚持统筹兼顾,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正是水利工作任务最重时期,我们必须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在学习与工作上,既不能脱离中心工作单纯地搞形式上的学习实践活动,更不能以工作任务重为由,对学习实践活动敷衍了事,要做到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实施方案》严格有序进行,高标准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任务,同时,要统筹抓好2009年度饮水安全、牧区节水示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电气化县建设、以水代燃料等项目申报立项和实施,真正做到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各项水利工作,以各项水利工作的新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成效。李局长最后强调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深圳市水务局局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务实践树立新的水资源观,逐步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多水源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扩大水资源渠道。图为我市“大水缸”——铁岗水库。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人居环境息息相关。深圳从当初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性大城市,用水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了本地水资源承载力水在更深层面上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年轻城市的严峻水情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深圳水务实践,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把水务事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正确处理好水资源与经济、人口、环境的关系,促进人水和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1认识水情,以战略眼光确立科学发展理念但有一段时期,我市在治水理念上仍有一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对水的战略定位认识不够清晰,城市规划建设决策较少考虑“水”的先决性因素。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是缺水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我市城市化进程较快,一些区域存在重供水轻排水,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部分区域先工业化、后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或者是边治理边破坏;一些区域先建设、后规划,对缺水城市可能带来的缺水危机认识不深,缺乏应有的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二是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为因素破坏水生态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单位和个人随意侵占水库管理线,覆盖或侵占河湖,用来造地、修路或盖房,不少河道、湖泊成为土石方、垃圾的堆放场所,造成河湖淤塞,行洪不畅,引发洪涝灾害;一些物业公司、汽修厂、餐饮店随意把粪渣、废油、废渣倒入雨水管道,一些居民把自家阳台改成厨房或在阳台放置洗衣机,使阳台雨水管成为生活污水的排放通道,严重污染河湖水环境。三是治理河流水系的思路比较单一,早期的河道整治偏重于河流的防洪排涝功能。一些区域的河道整治受制于当时的治水理念,偏重于河流的防洪排涝功能,没有很好地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修建防洪堤,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使一些明河变成暗渠,河道变成水渠,一些河、湖的岸和底被硬质化,成为“两面光”或“三面光”,使河流失去自然性。这些河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发挥了防洪排涝功能,但随着人文因素对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今已成为影响城市排水系统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四是工程管理意识比较淡化,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投资轻效益的思想。一些区域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指导上和实际工作中,比较普遍存在热衷于上新项目、开新工程的现象。工程建成后不注意建立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许多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一些工程甚至遭到人为破坏,或因年久失修而逐渐丧失功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深圳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基于现实水情,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坚持四大治水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民生水务。从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确保供水和生态安全、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建设优美水环境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水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市民最大限度地享受水务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建设生态水务。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尊重自然规律,探索防汛抗旱新思路,给洪水以出路,实现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更加注重水环境保护,维护水生态平衡,发挥水务工程的生态效益;实施生态治水和河流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三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大力发展循环水务。坚持水资源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统筹管理水资源,把建设节水型城市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四是坚持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理念,积极发展资源水务。树立全新的水资源观,积极推动雨洪利用、中水利用、污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工作,坚持“一水多治”、“一水多用”,立体开发,实现雨水、洪水、中水、污水、海水的资源化,逐步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多水源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扩大水资源渠道。2正视差距,以国际视野谋划科学发展思路近年来,紧扣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围绕大局,把握需求,努力在探索和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务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观念有差距。一些同志对深圳水务在全国同业中的地位和水平、深圳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自身存在的差距、水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认识不清,加快发展的自觉性不高,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思想观念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水规划的系统性和水务工程建设布局的合理性。二是水务法规建设有差距。三是治水投入有差距。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生态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我们必须正视差距,放眼世界,谋划水务事业新发展。一要破除观念阻碍。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为标杆,充分认识水务工作现状,抓住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2011年大运会筹办等机遇,自逼自省,把发展理念从浅尝辄止的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把发展思路从区域局限的自我束缚中拓展开来,把发展目标从满足基本需求的自我定位中提升上来,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增强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正视治河、治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完善水务投融资体制,加大各级政府对治水的投入,重点解决特区外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少、缺口大的问题,尽快弥补历史欠账,确保特区内外治水投入的平衡和水务基础设施的同步推进。三要加快水务法规体系建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立法推动方式,积极创造立法条件,尽快完成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及水资源管理条例上升为“较大市”立法工作。推动再生水及雨水综合利用的立法调研,完善水资源、供水、排水、节水行政许可等方面的规章,构建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水务法规体系。四要高度重视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深圳实际,把中水、污水、海水资源化列入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快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建设,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投入污水资源化事业;实行政策倾斜,出台污水再生利用的标准及相关的法规体系,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开展宣传教育,改变市民传统的用水观念,树立污水资源化的理念。3破解难题,突出改善民生和人水和谐主题水务事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年来,我市在保障城市防汛、供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方面年年都有新的进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防灾减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供水能力还存在季节性的不平衡,城市水环境与市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深圳总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水资源、水环境“难以为继”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突出。目前,全市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左右的应急供水需要。按照广东省批准的东江取水规模,如全市继续保持年用水总量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市2020年前后用水缺口将达6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二是全市水环境质量还没有根本好转,与城市形象和生态市的要求不相匹配。表现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任务艰巨,许多河道亟待综合治理,水污染减排压力巨大,水污染负荷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2010年前我市要尽全力实现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100%,发展中区域80%以上的目标,但现状污水处理能力缺口171万吨/日,市政污水管网缺口1755公里,污泥处理能力缺口2000吨/日。三是城市防灾减灾面临严峻挑战,与确保广大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标准偏低,内涝问题比较突出;全市310条河流中仅有50%得到了治理,达到50年一遇治理标准的河道仅占河流总长的22%,河口地区的防洪治理问题缺乏综合及长远规划。今年“6·13”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及几场超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对我市防灾减灾工程和社会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设民生水务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是水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深圳将长期处于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压力更大。因此,必须建设“四大工程”,全力破解存在的难题。一是生命安全工程。根据我市在今年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中暴露出防洪标准、生态保护、排水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启动全市防洪(潮)规划修订工作;完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尽快完成全市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切实加强水库大坝管理,全部摘去“病险帽”,杜绝安全隐患;加快完善防汛非工程措施,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和水文、气象的监测,完善联动预警预报、预案处置及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三防决策、调度指挥、应急抢险的现代化。2010年前全面完成重点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易涝地区达到排涝标准。2015年前基本消除洪涝灾害隐患。二是生活保障工程。加快水源工程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雨洪资源利用,实行外引与内蓄并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快境内公明、铁岗、清林径等大“水缸”建设,推进水库群联网建设项目,完善水源调蓄网络,为充分利用东江丰水期的雨洪资源创造条件,同时,优化配置水资源分配指标,统筹水源调配,最大限度地确保供需平衡,努力提高本地水资源的战略储备能力,使全市水资源应急保障能力从目前的20天左右提高到3个月,具备应对特枯年份出现缺水危机和境外水源出现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生存发展工程。把确保广大市民饮用水安全作为新时期水务工作的重点,加快特区外供水管网改造,解决管网老化失修问题;推进高层建筑供水“中间层”接收工作,推动村级小水厂整合,加强水质监管,改善供水水质。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方案,创建国家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开展城区雨水及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加快再生水回用管道工程建设,推广使用再生水。继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和社会建设,强化计划用水和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以节水促减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实施一级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四是生态环境工程。克服水污染治理起步晚、积累问题多、治理任务重等困难,发挥后发优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