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1、岳父大人(猜一字)仗2、黄昏(打一国内地名)洛阳3、小伙二十四(打一体育用词)男子双打4、丁字一张口,大字在上头(打一字)奇5、够(打一四字成语)千言万语6、西墙柳前,方才会见玉人儿(打一人名)杜甫(字子美)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深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相关知识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自传:一个人写的记载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评传:一边叙述人物的生平,一边发挥作者对人物的见解,带有评论的传记。小传: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人物特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或行为,并透视其思想境界。回忆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年谱: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小说化传记:一个人真实的人生经历,但把其中某些部分夸张了。解题•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重点阅读“长安十年”部分概括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生活经历1.参加欺骗性考试;2.作宾客,卖药;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结交众友人;6.贫穷而无法养家;7.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阅读讨论: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生活,遇到了哪些困顿?1.政风腐败,入仕困顿:——《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2.寄人篱下,生活困顿:——《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病痛饥寒,身体困顿:——《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4.暴力开边,民生困顿:—《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几多诗篇,几多辛酸1.用诗歌来求取官职;2.用诗歌表现自己的悲惨遭遇;3.用诗歌表现人民痛苦,反对侵略战争;4.用诗歌揭露统治阶级腐败;写实——诗圣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骄奢,李林甫专政,杨国忠贪污;正直的人被排挤。①《大礼赋》②《兵车行》《前出塞》《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矛盾的心情反映在他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位。②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由关注个人荣辱变为关心民生疾苦。1.参加欺骗性考试;2.作宾客,卖药;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结交众友人;6.贫穷而无法养家;7.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第一部分是自述平生之志,并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杜甫以”稷契“作为立身的标准,稷和契是辅佐虞舜的两个贤臣,他们爱民如子,政绩显著。然而,这种高尚的志向却遭到了世俗之辈的嘲笑,遭到了当权者的冷漠,把杜甫长期置于衣食不保的境况之中。相反,那些经营私利的“蝼蚁辈”们却衣食饱暖,飞黄腾达。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的第二部份是记述途经骊山时的观感。杜甫半夜从长安出发,行至骊山脚下,天已黎明,这时,他听到从骊山行宫里传来震天动地的音乐声,想到君臣们正在通宵达旦地作乐,于是便依据平素所闻,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他们的享乐生活,揭示了统治者靠掠夺民财以膏腴自身的社会本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这十年的困顿孕育了他思想变化的种子。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总结: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这里便戛然而止。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1.在重大事件的进程或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示传主的个性形象。2.对传主的生平细节精心描绘以刻画传主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3.用其他人物对传主性格形象提供鲜明参照或有力的烘托。冯至是如何刻画杜甫形象的?处处以作品为依据以杜解杜从杜甫的诗歌中还原出杜甫所处的时代、他的际遇、他的交游乃至他的家庭生活。文中不少充满细节的、文学性很强的文字,都不是纯粹凭借想象、虚构,而是从杜诗中寻绎出来从艺术的真实中还原出生活的真实杜甫的人生事例,可以证明哪些观点?(如何将本文的材料充分用于我们的写作)(1)逆境可激发人的斗志,催人成就一番大业。(论据:“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2)文学、艺术家应心怀祖国、心怀人民,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论据:杜甫忧国忧民、从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才一再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3)人民公仆就应心怀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论据:P9杜甫不愿重蹈高适覆辙,去过逢迎长官、鞭打人民的生活,虽然贫穷,也辞却河西县尉的任命。)(4)人民公仆应以身作则,敢于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论据:P14杜甫不顾生死上疏援救房琯,正是他认真履行“左拾遗”谏臣的职责。)(5)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心中的理想,否则将一事无成。(论据:杜甫的一生是万方多难的一生、巅沛流离的一生中,但他却从未放弃心中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最终成为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5)(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浪漫少年(712——745年)生于儒学传统的家庭,而他最为骄傲的,一是他远祖文武全才;一是他家有学诗的传统。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杜甫七岁就会写诗。九岁的时候作品就用麻袋装。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壮游》杜甫十五岁时,很好玩,很顽皮,身体健硕的如黄牛犊一般。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二十岁,杜甫开始漫游。天宝三载,在洛阳结交李白,后又遇到高适,三人结伴游于梁宋。忆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两公壮思藻,得我色敷腴。《遣怀》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收获了伟大的友谊。这个时期的杜甫豪放浪漫,对前途充满理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杜甫年轻之时很浪漫,有理想,是太平盛世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伟大友谊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残羹与冷炙(746——755年)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第二年进考场,一考失利。这早在李白预料之中。为什么呢?那个时候李林甫把持朝政,他最嫉恨文人和艺术家,使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打击。李林甫还给皇上上书说“野无遗贤”。落榜之后,杜甫流落长安,没有什么积蓄,生活没有着落。于是他写了《奉承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二诗。(书上P4)“残杯与冷炙”、“买药都市,寄食友朋”等经济上的困顿使他追求功名,但改变不了他的病和饥寒的现状。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这期间,杜甫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有一首诗描写了这十年的遭遇: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当然,长安十年也有杜甫心情好的时候,这时他会显露开朗、幽默的本性,写出一些潇洒飘逸的诗来,例如著名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诗歌里描写盛唐八位“酒仙”,醉后众生相。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他赞美“饮中八仙”,也羡慕饮中八仙,他以酒仙们的洒脱来排遣自己人生的尴尬和落拓,悲夫诗圣!诗歌特点: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三)穷年忧黎元(755——759年)杜甫于长安混了十年,得一小官,异常激动,以为可为国效劳,随即回去探亲。途中写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杜甫将家安置于鄜州,只身到凤翔赴难,保驾,途中被俘,押至长安。次年逃出,到凤翔见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很是狼狈。肃宗授予“左拾遗”。后因谏言而被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际遇坎坷,杜甫索性弃官,带全家逃至四川,投奔朋友严武。此时杜甫已经49岁了。现保存下来的杜甫的诗歌有1400多首,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大衰这一转折时期的种种社会矛盾、社会现实,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诗史”。安史之乱前夕,他有感于唐皇开边拓土,造成士兵大量伤亡,人民妻离子散和田园荒芜的现实,写下《兵车行》。又如安史之乱中,目睹劳动人民因战乱所蒙受的痛苦,写下著名的“三吏”“三别”他还通过写自己经历离乱时的感受,写了《春望》表达天下人共同的感受。再如《月夜》、《月夜忆舍弟》念妻儿,想兄弟,亲情的表露。诗歌特点: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使脱去了浪漫主义斑谰的衣裳,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四)暂居西南时期(759——768年)杜甫总算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几间茅草屋住了下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但在当年秋天,茅屋就被秋风吹破,杜甫于无奈之中写了这首诗,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慨叹。在成都,杜甫还瞻仰了他心中的偶像,三国时期名相诸葛亮的纪念祠,含泪写下了名篇《蜀相》,表达仰慕,感慨自己壮志难酬。杜甫到了西南,先居成都,后因成都发生叛乱,又流寓梓州。之后又回到成都,又流落夔州。在州都的帮助下,杜甫总算有一间草堂住下来,草堂门前有一棵枣树,他的邻居是一位无儿无女的孤老太婆。老人因饥饿到杜甫门前打枣,杜甫总让她打,还时不时地接济她一些钱米。后来杜甫迁居,把房子让给一个吴姓亲戚居住。那位老太还是常来打枣充饥,但吴姓亲戚不让打,还用树枝插成篱笆墙把枣树圈起来。老妇很失望,找杜甫哭诉,杜甫便写了诗给吴姓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