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南昌大学2008年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昌大校发[2008]13号关于制订南昌大学2008年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08年1月21日)培养方案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巩固和发展我校2004年培养方案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实现创建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根据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现对2008年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本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现状,将“前沿性、实用性、综合性、国际性”的专业调整目标贯彻到教学培养方案之中。围绕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题,2把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作为修订工作的基本任务,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按大类设置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模式,达到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初步成果。力求使修订后的教学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和开放性,更注重学生综合训练和能力培养,更符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二、基本原则1、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原则。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的针对性。2、加大教改力度,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的原则。根据学校发展总目标和按学科大类培养人才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切入点,按学科大类设置课程,加大跨学科、综合型新课程设置的力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实现必修课程的精品化,选修课程的专题化、小型化、多样化,强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术性、实用性。增加研究型、课题型、探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型等课程,以满足知识激增的需求。3、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培养方案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具体体现在学科基础、实践训练、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培养出具有“基本规格+特色”、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和国际竞争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4、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原则。进一步完善实践教3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单独设置实验课程。加强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列入培养方案中的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5、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和创业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社会实践、创业活动和相关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并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培养方案。6、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的原则。通过前两年修读相同的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业(方向)分流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三、学科专业分类为进一步推进按文、理、工、医科大类综合交叉培养,将95个专业分为6类,实施前期通识课程与大类基础平台课程教育,后期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的模式,各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自行选定前期的学科大类。四、具体要求1、标准学制为四年制的总学分为165±5学分;标准学制为五年制的总学分为195±5学分;课程设置四大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占30%左右,学科基础课程占30%左右,专业课程占35%左右,个性课程占5%左右。2、学分计算:理论教学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按32学时计1学分,实验教学(含上机)按32学时计1学分,集中4实践环节(各类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按每周计1学分,分散进行实践环节按32学时1学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一般计9--12学分3、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等原则上不计学分,但学生必须参加并作为评优考核内容。五、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组成。第一课堂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个性课程组成。第二课堂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四大类,每个学生必须修满2个学分(详见《南昌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管理暂行办法》)。思政类(16学分)外语类(12学分)Ⅰ类军体类(5.5学分)(36.5学分)计算机类(3学分)通识课程历史与文化类(46.5学分)文学与艺术类Ⅱ类自然科学类(10学分)道德伦理类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人文类第一课堂经管类(16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自然科学类(45学分)艺术设计类课工程技术类程医学类专业主干课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专业课程(65.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体个性课程(Ⅱ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系(8学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自主创新学习)创新创业能力训练(2学分)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5(一)专业分类:专业大类专业小类相关专业人文类文史哲类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对外汉语、历史学、哲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法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经管类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经济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档案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类材料与化工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材料物理机械类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自然科学类数理化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类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艺术设计类表演、舞蹈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艺)、包装工程、绘画、动画(二)课程体系说明: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养成基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通识课程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为必修课程,Ⅱ类为选择性必修课程。Ⅰ类分为思政类、外语类、军体类、计算机类;Ⅱ类分为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道德伦理类、自然科学类、6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五大类模块,每一个模块必须修满2个学分。Ⅱ类通识课由下列相关学院开设:(1)历史与文化类:人文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2)文学与艺术类: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3)道德伦理类:人文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4)自然科学类: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5)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人文学院、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按学科大类设置,着重淡化专业,目的是为学生奠定宽厚的学科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由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三部分组成。专业主干课程以规范严谨、精炼优质为建设目标。专业选修课程侧重知识的交叉跨度、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和我校科学研究特色的传播。部分专业课程强调前瞻性,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享。专业课程应努力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修读过程中获得本专业学术研究的初步经验。4、个性课程个性课程由学生在学校所有开出的课程(Ⅱ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自主进行选择,体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六、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一)指导思想(二)培养目标(三)基本要求(四)学制、学分要求、授予学位(五)课程体系7(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七)实验课程计划表(八)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九)有关说明主题词:教学改革培养方案意见南昌大学校长办公室二00八年三月五日印校对:周新打印:雷红(共印8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