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争。《梅岭三章》就写于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看一看读一读国门xuán()当纸钱()jīng()旗yán(阎)罗fēng(烽)烟遍种(zhòng)伏潜伏、藏匿得能够脱脱险旋不久涯尽头听一听想一想《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歌段落,后泛指文章段落。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课前热身悬dàng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倒装局势险恶英勇面对统领全诗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战斗生涯“泉台”、“阎罗”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回首平生:豪情无限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1927年“八一”起义~1936年梅山被围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伍子胥头悬国门反其义而用之即便牺牲亦要头悬城门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面对当日:勉励战友投身革命即为家,“投身”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贰志的高风亮节。“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四•一二”大屠杀、五次反革命围剿、眼前残酷的现实。“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革命而英勇牺牲。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创业艰难百战多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南国烽烟正十年展望未来: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2、用自己的话描绘“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场景。“大军十万打阎罗”1、“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表达陆重叙述陈重描写抒情壮而不悲勉励战友捷报告慰壮中有悲“飞”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大而缓慢。“断头今日意如何”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回环反复酣畅淋漓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借喻借代与借喻比较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借代1、《梅岭三章》中统领三章的句子“断头今日意如何”。2、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对比。三年羁(jī)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别云间》夏完淳“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3、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板书设计】:《梅岭三章》陈毅:“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回首平生:豪情无限个人现实面对当日:勉励战友战友想象展望未来:信念坚定事业理想1、背诵默写《梅岭三章》2、比较《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异同3、完成《我眼中的陈毅元帅》的小作文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