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刘晓芳金梦茜王莉冯英朱咏陈文利目录•一抗日战争简介•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关系•五小结抗日战争简介视频一•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主要特征•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其主要特征有5条:•1、全国共同抗战。•2、主要有两支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视频二•正面战场•以国名政府为主,抗战初期抗击了侵华日军大部分,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而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其原因主要是蒋企图依靠英美支持,一举击溃日本,从而避免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强大而威胁蒋的统治战前和初期(1936~1938)•蒋介石说:“中国那么大的国家,不怕鲸吞,就怕蚕食”。面对日本不停地在建设满洲国和加紧在华北内蒙扶持伪政权,而英美想推行绥靖政策,拖下去对中国不利。于是在“七七事变”时,国民政府没有做出丝毫退让,于是日本想以武力威胁获取利益落空后,演变成全面战争。日本预计三个月到半年打垮国军,但是中国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决不投降,而且主动选择在上海投入与日军交战,导致日本不得不逐渐增兵,把速胜策略变成消耗战。虽然在几次大的会战中都没有取胜,但是却让日本越陷越深。作用及地位•作用•一粉碎日本的速胜计划•二为中共起掩护作用•三鼓舞了士气•四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时间•五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地位•是当时抗战的主要战场•以空间换时间相持阶段(1939~1943)•在物质非常匮乏,日军诱降,祖建汪伪的情况下,国军坚持不投降的前提下,坚持有限的抵抗,但无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基本由日军发起,攻取城市打通交通线为止,而国军进行有限反击,给予敌人一定杀伤,保存实力。拖住日军,消耗日军,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大贡献。•此时由于日军的诱降及敌后战场的壮大,国军也开始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地位及作用•作用•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对日本的侵略组织了抵抗•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国民党站在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地位•重要的战场和抗日力量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例举•1937年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南京会战(1937年12月)•1938年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大战(1938年3月~1938年4月)•1940年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1944年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1944年12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1945年湘粤赣战役(1945年1月~1945年2月)•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抗战时牺牲的国军高级将官•佟麟阁上将29师副军长北京南苑•赵登禹上将132师师长北京南苑•郝梦玲上将9军军长•刘家麟中将54师师长•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上海松江•高志航空军少将空军驱逐机司令•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江苏吴兴•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浙江湖州•饶国华上将145师师长安徽广德•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江苏南京•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江苏南京•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江苏南京•王铭章上将122师师长山东藤县•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山东藤县•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山东藤县•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内蒙黄油干子•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山东蒙城•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山东菏泽•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山东菏泽•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山东菏泽•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山东•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湖北襄阳•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广东清远•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长江西高安•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江西龙里•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江西武宁•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广西昆仑•张自忠上将32集团军总司令湖北南瓜店台儿庄战役视频三•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另有数据称日军伤亡11984名,此数据源自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课对台儿庄战役前后日军伤亡的一个统计,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10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歼敌万余人,日方数据为伤亡11984人。史界如孔蕴浩先生则认同《新华日报》数据,认为台儿庄一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视频四•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战主战场,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名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市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华北抗日联军所创造的。它从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到战略相持阶段的1941年挑起中国抗日的重担,上升为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战前和初期•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科学的分析了中日战争形势和敌,我,友三方的具体情况,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及时果断的提出,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军事战略上必须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名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变,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战略任务。•自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年武汉失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日军6万余人,先后建立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苏南,淮南,豫皖苏边等大小24块抗日根据地。地位及作用•作用•第一,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战略基地和后方。它的存在和发展,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第三,为中国革命保存和扩大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给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地位•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抗战的大后方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开始由重视国民党转变为重视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企图分化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日本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战场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也由抗日之处比较努力抗战转为比较消极抗日,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变为积极反共。地位及作用•作用•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战场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战略基地和后方。它的存在和发展,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第三,为中国革命保存和扩大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给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地位•从百团大战后的1941年起,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到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敌后解放区战场还抗击占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余人,伪军90%,约7305万人。平型关大捷•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进展神速。正面战场的国军虽然全力抵御,但不敌装备精良、作风彪悍的日军,屡屡后撤,士气受到严重打击。日军士气高涨,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南口会战后,日军主力沿平汉线南下寻找在保定的中国主力决战,奉命防守侧翼的板垣征四郎却联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违反日本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的战役规划,紧随败退的国民党军,独断向绥远发起追击。把战场扩大到华北屋脊的山西。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置重兵于大同南北,形成口袋阵,坐等日军进攻,东条英机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线(北京-包头)主攻目标直指大同,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成功吸引了国民党军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的却行动飘忽不定,其属下的第9旅团已经向平汉线日军主力靠拢,脱离他的指挥。他的21旅团却突然出现在平型关附近,打垮了晋军的刘奉斌师。整个第二战区立即作战重心不稳,如果日军继续进攻,突破内长城,指向雁门关或者太原,整个第二战区抗战形式将不可收拾,而阎锡山清醒的记着,上一年,板垣征四郎去年以去五台山朝佛为名,放着汽车不坐,徒步考察过这条线路。至此,阎锡山部署的大同会战计划流产。雁门关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关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视频五•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