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学年论文论文题目: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学生姓名:廖梦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07075106指导教师:侯俊华2010年6月3日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摘要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绪论马克思告诉我们,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体现,政治不是离开经济而孤立存在的,一切的政治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出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政治化趋势突出,以国家力量推动对外贸易成为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美国决策者已越来越明确意识到中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战略对手。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不想轻易失去在世界上原先所处的老大地位,势必采取破坏措施加以阻止,对华贸易问题对美国而言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一场政治博弈。一.中美贸易发展概述(一)中美经贸关系大事年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协定于次年2月生效。1990年,美国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议案,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要求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对其延长附加条件。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1994年至1995年度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1999年4月6日至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访美期间,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200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实行年度审议的做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项命令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正文2003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双方还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2005年11月8日,经过七轮纺织品贸易问题磋商,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种纺织品实施数量管理。2006年9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双方确定了服务业、医疗、投资、加强透明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为未来6个月的工作重点。(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历史性分析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美元帝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国具有经济上的明显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它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种霸权与二战后建立的自由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这个开放经济结构中,通过降低贸易及其他方面的壁垒,美国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匪浅。所以,美国基于外交与经济的双重需要,在自由世界循序推广自由贸易与市场经济的主张。战后西方世界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美国这种自由贸易的主张。然而,自1976年以来,美国的商品贸易连年出现高达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外债连年累积,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已经摇身一变从世界的最大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外债净额1994年初已经累计5千亿美元,引起全民的高度关切。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从60、70年代的2.8%下降到80、90年代的1%。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转折,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格罗斯曼为代表人物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该理论根据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理论证明,若一国使用保护政策制造有利于本国企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条件,将会产生一种“垄断利润转移”的作用,本国企业将可因此利润转移作用在国内与国际市场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若这种长期竞争优势对本国带来的正面作用大于短期的社会保护成本,一国的产业保护政策事实上对本国是有利的,虽然这种利益是以外国国家利益的损失为代价。这种观点给美国政府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积极干预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是:(1).从出口方面来看,积极扩张出口。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侧重进口保护和进口替代,而美国新贸易政策认为,进口保护政策的社会成本太高,如保护一个就业岗位,要花费数倍的市场价值。因此,新贸易政策反其道而行之,特别强调外向扩张与全球竞争,尤其是在美国认为公平的条件下竞争。美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名,名正言顺地挺身而出作为美国商业利益的维护人和代理人,把美国产品打进外国市场做为一个主要目标。为达此目标,美国特别强调公平互惠原则,美国对外国开放,以换取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公平开放。政府制定产业政策,选定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农业、基本设施技术和设备、运输、金融服务、电脑资讯产品、航空、环保等,积极协助企业扩张国际市场。同时,极其重视保护知识产权。(2).从进口方面看,强调开放市场与公平竞争并重。以前传统的贸易自由化观点认为,外国厂商从事倾销型竞争和政府出口补贴实质上有利于美国消费者的福利,也就是说,外国倾销对本国消费者有利。现在,美国要放弃消费者福利主义的观点,把倾销和补贴视为不公平竞争的掠夺行为,不公平地取代美国本土的就业机会。美国应该以强硬的态度来对付其他利用美国开放政策进行不公平贸易竞争的国家。这些主张在美国社会得到不小的反响,尤其得到不少蓝领阶层选民的支持。其主要武器就是用301条款来对付所谓的不公平竞争。总之,美国已从消费者福利主义,走向以企业竞争力与就业机会为导向的国家,不再只要自由贸易,更强调公平竞争。美国新贸易政策的实质就是用外交与贸易政策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出口扩张和公平竞争,在国际贸易中得到相对更多的利益和财富。如同国内政治一样,在国际政治中,绝对权力也必然导致绝对腐败。在冷战时期,美国在很大程度上认同多边主义的做法。现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越来越表现出其自私的性质,单边主义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信条。二.当代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的分析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期创造了长达10年的繁荣期,进入2l世纪,美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过去10年巨额投资形成的巨大的生产能力,急需为其产品寻找市场。美国新贸易政策适应了美国的出口扩张政策。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因此,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通过制造“贸易摩擦”来迫使中国进一步对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美国开放市场,尤其要使美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业等在中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美国常用的手段。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很多,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等,但焦点问题是中美贸易中巨额逆差问题。2006年,美国货物贸易赤字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首屈一指,达到创纪录的2325亿美元,几乎占赤字总数的30%。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似乎突破了布什政府所能承受的心理关口,他们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美国认为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人民币币值低估15%~40%(周茂荣等,2007);中国政府为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另外,对于不断扩大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许多美国人相信,这不是因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不足,而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市场开放上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中国向美国出口太多,而是中国的贸易壁垒使得美国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出口机会,这是对美国企业时不公平贸易。(一)、政治神话和经济现实美国每年的对华贸易赤字不是因为中国的贸易限制。在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的进口壁垒是最低的。美国在有大量投资、创新和有效率的农业、航天以及其他高技术领域,仍然保持着贸易盈余。美国的贸易赤字主要出现在机械设备、电子、服装、玩具、纺织和制鞋等行业,但在这些行业,许多产品都是由美国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在中国生产返销回美国的。据统计,超过50%的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创造的。因此,美国的贸易赤字很大部分是在美国和它在华的跨国企业之间产生的。中国的出口很大部分是以从海外进口原材料、零配件然后在中国境内进行加工或组装然后再返销海外的形式实现的。《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仅仅是亚洲大量出口到美国的货物的最后一站而已。中国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进口组件,再在其境内组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在与许多亚洲生产厂商、石油输出国和第三世界的原料输出国的进口贸易中却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与美国那些保守的政客和学者的观点相反,中国实际上是亚洲经济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以2003年为例,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额占到GDP的35%,而这一数字在韩国和日本仅为8%和2%。而且,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2004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占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到其GDP的70%,大大超过了比例低于25%的美国与日本。保守的经济学家和美国国会议员们认定,中国的流通货币(人民币)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了,他们认为,重新确定人民币的汇率将有助于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美元对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几种货币的汇率一直被低估,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仍在增加。现在关注中国的货币改革完全是不得要领。关键的问题在于,美国的资本家们没有选择在国内的生产性部门投资,也没有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相反,他们只是在国外持续扩大投资,或者在房地产领域(过去是IT产业)投机或者通过降低人工薪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后者不是和劳工低廉的中国进行竞争的好办法。中国有关国外投资的经济政策比美国自由得多。2004年,中国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57%。美国的情况与此相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长期坚持对“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战略利益”等政策采用比较弹性的解释,以阻止外国投资者投资或收购美国企业。他们全力干涉并成功阻止了中国石油企业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UNOCAL),就是最新的一个著名例子。此外,纽约州参议员及其美国国会同党提议对中国进口商品课以27.5%的关税,但这将无助于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因为美国的进口商会选择转向其他亚洲国家的生产商,也会使中国企业搬到其周边国家。其结果会增加美国的消费成本,并且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美国的国内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当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彩色电视、半导体产品、木制家具、虾和钢铁等产品实行的配额限制,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和国内零售商的成本,同时使得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垄断生产商获得更多的利润,使他们更没有竞争力。支付垄断价格给受保护的国内制造商使美国产品很难有出口竞争力,也不利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平衡。基于廉价劳动力的“非公平竞争”的主张并不能令人信服。劳动力成本并不是影响市场竞争或贸易平衡的决定性因素。许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的竞争力并不强,而那些已经淘汰了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生产,实行“高工资、高福利”的斯堪的纳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