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以改善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探索和思考中共黎城县委书记崔建泰黎城县全县总人口16.2万,国土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既没有煤炭资源,又不在国家贫困县和老区县行列,在资源优势上无法与周边县区相比,也不能享受国家贫困县和老区县的政策,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与周边县区拉开了距离,整个县域的可用财力在长治市各县区中倒数第一,黎城在发展的谷底跋涉。面对经济发展的困境,黎城县委和黎城人民从来没有放弃对谷底“突围”的探索,从我2007年初来到黎城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们工作的着眼点是什么?着力点是什么?突破点又是什么?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我们走出“谷底”、实现“突围”的症结所在。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我们先后在2007年提出了“项目带县、工业强县、能人活县、环境立县、和谐兴县”的“五县”发展战略,2008年提出了“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政策支持”的“两手抓”发展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民生所在,民心所在,出路所在”,为此我们在思路和重点上进行了及时调整,把民生问题贯穿到了县域发展思路的形成和具体实践的全过程,按照省委“三个发展”和市委“实现四2个突破、打牢四个基础”的要求,提出了“注重三个转变、培育三个优势、构筑三个支撑、强化三个保障”的“四个三”战略思路,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民生:第一信号第一选择第一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的要求,这不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我们欠发达县区在困难时期突破瓶颈制约、凝聚发展合力的必然选择,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个第一”为指导,我们在全县开展了民意表达渠道、惠民工程、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三个建设。(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着力建设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也是一个资讯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的事物、情况、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信息、观念纷至沓来,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事务、接受的信息很多,需要作出的判断和选择也很多,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何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为此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广开言路,开门纳谏。一是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包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副科级3领导包村责任制。公开了县委书记和县长的联系电话,把印有县委书记和县长热线电话的联系卡和包村副科级干部联系卡发放到了全县的每一户群众手中,保证了言路的畅通。二是设立“民生热线”,建立社情民意通道。采取窗口纳谏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社情民意通道语音信箱的地址,实行专人接听、专人记录、专人收集、专人整理,全天24小时不间断值班,让群众的呼声能及时与县委沟通。三是问民于计,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坚持从不间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民于计,察民所需,建立了每日四套班子领导走访群众活动记录的《每日要情》。在每项决策出台之前,我们都要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公开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印制了征求意见表20000份,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发放到了全县的每一户群众家中,到目前已经征集各类意见265条、合理化建议113条,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实践证明,言路畅通的过程是问民于计的过程,也是更好地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合力的过程。(二)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着力建设惠民工程对涉及全县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倾力支持,多方争取资金,千方百计予以保障。教育方面,投资5600多万元,完成一中教学楼、北坊小学教学楼、二中餐厅、职业中学餐厅、青少年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启动了三中教学楼工程,结束了50%初中生因为缺少教室不能上高中的历史。投资16184万元,完成西井中学、龙王庙完小等12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卫生方面,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县医院综合门诊楼,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41个卫生所空白村卫生室覆盖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医护人员在危房办公、群众在危房看病的窘况,群众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明显好转。全县农民参合人数11.42万,参合率达到91.84%。社保方面,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完成上遥镇中心敬老院等5个敬老院和阳南五保村的二期工程建设,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37%。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就业方面,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劳务输出2300人,公开招聘教师100名,为劳动、园林、环卫、公安巡逻等部门争取公益性岗位361个,有效缓解了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和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工业经济发展新增就业岗位1900个,并有效拉动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以迎接全市召开的“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为动力,狠抓了绿化和环保工作,全力打造生态黎城。全年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造林绿化4.5万亩、四旁植树65万株、通道绿化123公里,完成20个省级园林村庄绿化和8个厂矿区绿化,退耕还林到期的经济林经国家检查验收全部达标。黎北公园栽植10公分以上大苗150亩、8000多株,一次成景、一次成型,提升了环城绿化档次。环保方面,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确保正常运行,拆除了金元钢铁公司4座小高炉及配套的设施。全县人民进一步感受到了山青水秀、蓝天白云的景象。5(三)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建设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改善民生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水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各类矛盾越容易发生,越需要提高群众的政治参与水平,积极构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社会性矛盾经常排查、热点敏感问题集中排查、重大矛盾重点排查的三排查制度。坚持社会性矛盾一月一排查、一汇总、一报告、一通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热点敏感问题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庆典活动、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专项排查活动。重大问题如土地征用问题、经济领域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以及三鹿奶粉问题等都进行了集中排查,做到了抓早抓小,防患未然。二是开展联动大接访。建立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县党政班子成员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精力接待群众上访,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全年以来共接待群众253人次,解决信访突出问题168件,一些多年的积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三是完善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我们不断加大《信访条例》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积极探索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主的“三调解”一体化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了以《信访条例》抓化解和以人为本抓调解相结合的人本化的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体系。6二、制约:观念发展环境实践证明,民生问题牵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面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抓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一)解放思想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思想基础。任何事情,思想都是基础。在与群众广泛的接触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黎城目前的落后,表面上是经济的落后,但根子里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现象在我们的干部中存在,在广大群众中也存在。如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执行纪律不严的问题,目前仍然有极少数党员干部迟到、早退、旷班甚至上班干私活,这种现象的外在表现是作风问题,内在的原因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在起作用。再如在民生工程上,我们今年启动尧帝公园建设,这对于扩张县城、改善民居环境是一件好事,但就是在这项工程中还是因为拆迁遇到了一些阻力,分析这些阻力,表面上是利益的补偿问题,实际还是观念的问题,是因循守旧的思想在作怪,是不思进取的思想在作怪,是得过且过的思想在作怪。因此我们认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解决观念制约入手,把观念的转变渗透到改善民生工作的全过程,深入开展思想解放运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决策的层面上,要做到既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7又站在全局的、宏观的高度以更宽广的眼界来审视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层面上,要做到既面对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黎城的落后原因,又要解放思想,认识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党的方针政策与黎城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群众主体的层面上,既要做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又要注重培养群众的首创精神。(二)加速发展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落脚点。没有民生这个目标,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但没有发展,民生问题就无从谈起。实践无数次的证明,没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好的。但是就黎城的发展状况而言,粗放经营、单一经营的现象还仍然存在。从产业的发展上来看,我们的工业企业仍处于资源开采和粗加工阶段,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特色不明显、规模不足,龙头企业不够壮大,产业化水平较低。因此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解决民生工程这个物质基础问题,加速黎城的发展。必须正视我们的发展现状,抓住发展的机遇,寻求黎城的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必须真抓实干,找准发展的支撑载体,培育发展的支撑体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着眼于民生的改善,着力于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三)安全稳定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社会基础。安全稳定的社8会环境是民生改善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更是民生工作的社会基础。这些年来我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现状的稳定并不能说明黎城就没有安全隐患、稳定隐患。分析黎城的特点,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犯罪分子流窜作案的易发区域,黎城又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各类矛盾不断暴露出来,是社会矛盾的易发时期,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安全角度来看,黎城有着“村在山中,人在林中”的居住特点,森林防火任务非常繁重。黎城地处太行山段,山高坡陡,交通安全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再加上黎城的工业大多属于重工业体系,企业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谈到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坚持把抓安全作为抓民生、抓发展、抓和谐的细胞工程,坚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安全生产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坚持抓民生必须抓稳定,以安定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为我们的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为民生的改善提供保障。三、选择:三个转变三个优势三个支撑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选择,逐步形成了以“五县”战略为目标、以“两手抓”为手段,作出了打基础、造优势、强支撑的“三步走”的理性选择,那就是“注9重三个转变、培育三个优势、构筑三个支撑”。(一)注重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敢闯敢拼新优势,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思想观念是人的能动性的产物,而人才这一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不仅仅是通过管理才能、业务技能为民谋利,更多的要归根于他的思想观念的能动性。因此我们坚持把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敢闯敢拼新优势的构筑作为人才支撑体系构筑的基础工程,同时把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为推进思想观念转变和敢闯敢拼新优势培育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观念转变、优势培育和人才支撑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格局。一是坚持全民学习培训,促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提出了坚持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反对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坚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反对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坚持开拓创新、敢想敢干,反对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四个坚持,四个反对”。采取县委中心组集中理论学习,科级干部、村委成员集中培训,聘请中央、省、市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在电视台、报社开辟思想解放大讨论专栏、专版等形式在全县开展了全覆盖、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大学习、大培训、大讨论促进了全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