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一班安法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定义•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以及具体措施年轻的暴力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看完以上案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两强:一是盲目模仿强;二是好奇心强。两弱:一是辨别是非能力薄弱;二是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最为主要的是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父母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应该引起特别关注的是:近年来,从青少年犯罪作案成员看,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三)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不良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起着直接诱发的作用。青少年犯罪定义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趋暴力化的特点。2、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3、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4、从作案主体看,呈现出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和农村流入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突出的特点。5、从年龄上看,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的特点。6、未成年人犯罪屡教不改,具有反复性特点。7、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突发性特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坚持教育的原则是根据青少年特点和青少年犯罪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的一个原则,青少年最主要的特点是处于成长阶段,知识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正是由于青少年自身这样的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自卫抵制能力薄弱时期,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争夺期,是一个需要塑造、教育、培养、保护的时期。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单纯依靠少年司法制度的力量难以达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效果。因此,在少年司法的全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发动和运用各种可能的资源,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