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D)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B.必须善于纳谏C.必须轻徭薄赋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解析:隋朝短命而亡,不重用贤臣、不能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科举制度不完善,都可以作为教训来接受,但是,这些都是具体的表现和举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隋的统治者不能准确定位君民关系因而滥用民力,实施暴政,这才是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C)A.减少决策失误B.当一代明君C.维护统治D.笼络人才,安定社会秩序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目的,对比四个选项,A、B、D都是为了C,C才是根本的目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为了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A)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廉洁奉公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善于纳谏,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①②③符合史实;唐太宗死后继位的是唐高宗,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故本题选择A。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D)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中材料的意思是“官吏所治理的地区,田地大量开垦,百姓家有余粮的,官吏可得到提拔”。这说明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5.“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C)A.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B.减少百姓的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C.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D.唐太宗身经隋末农民起义,目睹了隋亡过程,受到极大震撼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四个选项都是其原因,但C答案包含其他三项内容,较全面。因此,最根本的原因就只能是C。6.唐太宗在气头上曾经说出过“会须杀此田舍翁”一句话,这个被唐太宗戏称为“乡巴佬”的人实际上是唐朝最著名的一位谏臣,他叫(C)A.狄仁杰B.姚崇C.魏征D.杜如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唐太宗时期,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故选择C。7.下列皇帝统治的先后顺序是(A)①唐太宗②唐高宗③唐高祖④武则天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解析:本题是一道排列组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回答好此题,必须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及他们在位的先后顺序。8.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A)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接受魏征的进谏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和辨析能力。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都注意选拔贤才。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谏臣,故③不对;④是唐太宗实行的措施。9.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C)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解析:C是李白的诗句,是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因此不属于唐太宗的“治国智慧”。10.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C)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百姓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D.文成公主入藏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唐太宗。考查学生的审题及识记能力。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故选择C。11.史书《贞观政要》对唐朝社会情况有如下记载:“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与书中描述的繁荣景象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B)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找出有效信息“贞观政要”,结合课本中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可知有关的是唐太宗。12.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B)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C.奢侈腐化,心狠毒辣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解析: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初的政策和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A、C错误;唐玄宗时期开创“开元盛世”,D错误。故选B。13.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B)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解析: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排除A。废除丞相发生在明朝时期,可排除C。贞观初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D是错误的。故选B。14.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B)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解析:由题干中的“魏征”“以民为本”可知,此处的“太宗”是指唐太宗,而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15.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D)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暴政而亡解析:材料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这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故选D。16.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D)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做法。题干中唐太宗说的话与教材中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一段话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他对用人纳谏的见解。知道这一点,就很容易选择D虚心纳谏。1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说法,不确切的是(B)A.指的是开元年间出现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局面B.是唐代几代皇帝不断推动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关系不大C.盛世期间人民的负担相对较轻,生活较为安定D.武则天的统治为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开元盛世”的出现是唐代几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唐太宗、武则天,也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所以B是错误的。1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C)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武则天的主要政绩。D明显是错误的,首先排除;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C符合题意。19.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图一中的人物当政时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她的哪些措施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答案:(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唐太宗,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武则天。(2)“贞观之治”。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不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唐太宗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们廉洁奉公;⑤唐太宗知人善任;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3)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借鉴: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答案:(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