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关于作者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慨叹(kǎi):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诓骗(kuāng):哄骗。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1、2段,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讽刺意味?对方的谬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2、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4、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起讽刺否定的作用•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5、“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6、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3、文章如何驳论证的?•(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3)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突破口”。第6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作者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间接反驳敌论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分别指什么人?•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外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这些人原处于一定官位,而后遭到贬职或罢职。•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作者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讨论::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解析: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斗争,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主流,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小结:本文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通过驳论证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通过正面立论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题。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毛泽东•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莎士比亚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