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庞晓华叙事治疗祥林嫂之死谁之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祥林嫂的症状抑郁症的三大症状案件回放情节内容•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倒叙顺序1—23—3334—5354—6566—111112“我”回到鲁镇“我”听到祥林嫂的死讯祥林嫂外逃到鲁镇当女工被劫被迫改嫁,后丧夫失子,再到鲁家。捐献门槛,未能赎罪,被逐,沦为乞丐。“我”见到鲁镇“祝福”场景及感受。死者档案:姓名:祥林嫂性别:女年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身份:寡妇、逃妇、女佣人、被卖的女人、改嫁的女人、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再次丧夫的寡妇、被赶出自己家房子的人、女佣人、乞丐亲属:无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死者分析找对话论特点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祥林嫂都说过哪些话?从中你可以看出她有怎样的心理特征?死者分析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思想贞节。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夫权就是“天理”,寡妇再嫁就是“人欲”破坏“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再嫁当然不可,未婚夫死也要守一辈子,甚至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再立牌坊。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维护自我尊严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死者分析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逃躲避被卖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向封建迷信低头总结: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是她诠释人生经验的基本框架,是她讲述人生故事的脚本.死者分析祥林嫂如果生活在现代,命运会如何呢?1.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2.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3.现实是藉由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4.没有绝对的真理后现代的世界观13现代与后现代•现代•客观事实的验证•普遍性真理因果关系•研究者中立、客观、控制、预测•忽略脉络(性别、种族、政治、文化)•将家庭问题聚焦于家庭内的互动•后现代•社会建构论:人是反复被社会文化、人际互动型塑的,在彼此互动中建构、调整、维持其意义。•无普遍性定律,真理只是有较高的一致性,真实存在于每个人对于想法建构的脉络中,个人对现实的假设来自沟通,语言、对话是在社会脉络中发现的。•研究者参与对话以诱发个人观点、解构后再建构,empower个人。14语言的意义•语言是表达真实世界的物体。•是主客观世界间可信、准确的连结。•把内在的表征精确地反映到外在现实。•社会是在语言中被建构•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是以语言分享的世界•语言创造了世界•例如:当我们讨论「种族」时,及创造了种族,将种族正当化。0102叙事疗法是一种后现代的方法,它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eal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DavidEpston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他们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他们首先将此引人家庭治疗,并盛行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他们于1990年合作出版了《从叙事方法到治疗终点》一书,该书肇始了叙事治疗在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领域的勃兴。理论脉络麦克.怀特MichealWhiteWhite(1990)认为叙事治疗的理论脉络包括Bates.on、Bruner、Goffman和福柯。Walsh(2006)认为,叙事治疗的传统来自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本书认为,叙事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可以归结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建构主义。麦克.怀特认为,个人问题的形成与主流叙事的压制有关。借用福柯的分析,人之所以与主流叙事之间不断产生龃龉,原因在于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常由主流叙事代表的“真理”所决定,这些真理的论述透过权利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与关系的规范”。于是,人必须接受自身的生活是不断处于外界对个体的权力操作中,从而才能找到反抗的机制,进而脱开主流叙事设下的单一真理,找到实践个人意义的可能。麦克.怀特MichealWhite麦克.怀特认为,对于自己或他人经验故事的叙述,不足以代表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重要的生活部分与主流叙事相矛盾,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故事是关键。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可能帮助人的叙事心理治疗也就在于如何让人“产生或辨识了不同的故事,让他实行新的意义,带给他想要的可能性”。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当事人如何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到正常的生活。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概念框架White是这样表述叙事治疗的:“把这种学说定义为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也许说成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个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生活,等等。”(White,1995:37)叙事治疗的概念框架是围绕叙事、社会建构、知识、权力与语言论而形成的,并展现为有别于实证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如何理解叙事•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如“叙事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源泉”;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叙事是“记述,或设计以表达所发生的事情的前后联系的例子”等。叙事的拉丁语的本意指的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如何理解叙事•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叙事疗法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地是充满了“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它是交流意义的工具。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如何理解叙事•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叙事疗法八大假设假设一: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叙事治疗认为:人不等于问题。人能够和问题的故事剥离后,就会开始感觉个人的自主,感觉自己有能力介入自己的生活于关系。假设二: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询师要相信个案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假设三:个案来见咨询师以前,早就自疗一段时间了叙事理论相信:人是有力量的,每个人在和问题抗争的过程中,都会用各自的方法陪伴自己,个案见咨询师以前,早就自疗一段时间了。假设四、个案的许多问题都是主流文化的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假设五寻求帮助的概念会造成个案低估自己的能力,会限制他们自我资源的运用叙事的过程要处处传达给个案这样的信息:你是有力量面对自己的问题的。假设六:人的一生当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经验,问题是不会百分之百操纵人的。咨询师就是要陪伴个案去发现被隐藏在主流故事之外的蕴涵积极力量的故事。假设七:咨询师的任务是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叙事治疗理论认为:咨询师的任务不应该是改变个案自己的信念和认识,没有一个个案真的了解自己的信念和认识,没有一个个案能真地了解咨询师的认识,他也不需要了解。需要的是发展出适当的治疗情景,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允许个案以最适合自己人生架构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情绪。假设八:意义并非事先存在,必须由我们透过交流的交互作用去创造意义叙事理论认为:人是需要意义的,意义并非事先存在,必须由我们透过交流的交互作用可以创造新意义,人找到了意义,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力量。叙事治疗的理论假设1、例外情景创造改变2、小的改变带来大的改变3、出了问题是改变的开始4、出了问题是作了一些良好行为的结果5、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6、感受,想法,行为都是改变的一部分7、复杂的问题不一定需要复杂的解决8、因果关系很难确定9、错误归因会淡化问题的解决10、好的归因方式能有效解决问题11、问一个好问题比找出正确的原因,对改变而言更重要,更有用12、了解每一个人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带出改变叙事咨询师的角色放空陪伴感动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叙事技巧脉络图主线故事支线故事无助勇敢时间事件坚强我不被爱外化重写解构重男轻女苛刻妈妈力量生命中的事件主线故事:来访者生命故事中那些特别突显,不断地被储存记忆,成为围绕着某个主轴的故事,就是主线故事。替代(支线)故事:来访者生命故事中不符合主轴的,不被注意的事件,成为替代故事。叙事不再支持与重复那些对个案伤害却无意义的主线故事,反而有兴趣看一些被忽略的“轶事“,即替代故事。一、叙事技巧——外化相信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不要被问题绑架当人与问题分开的时候,人会由无力感进入到使自己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通过外化,让人透过问题,去看自己的力量与能力,去珍惜自己的问题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36叙事治疗的历程問題的內化问题的外化问题的自我认同(problemidentity)问题的故事正向的故事正向的自我认同(positiveidentity)解构社会论述知识负向力量行动action找到外化的点负向问题:焦虑,恐惧,烦恼,对自己不满,抑郁,自悲正向、宝贵的特质:勇气,梦想,坚持,毅力注意:语言使用。是不是用了来访者的语言去贴近来访者问话的句式1、这个问题是怎么样影响到你的?2、……你是怎么做到的呢3、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自己?4、这个麻烦最喜欢在什么时候来骚扰你呢?5、当愤怒来到你身上的时候,他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感受关注点(二)当来访者阿平走入咨询师向你诉说他的问题时,你是怎么看待他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的。A、他这个人就是问题B、他有问题C、他在面对问题外化二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寻找力量绝对相信人有力量处理任何问题。相信人可以不断地面对问题、挣扎,做思考。相信来访者是思考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询师要相信个案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叙事的问话•失去丈夫的你,怎么会想到离家出走(这么大胆的决定)?•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面,有怎样的挑战?•看到哪些能力是自己以前没有看到的?•离家是不容易的,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看外化关注点(四)来访者:我很害怕……咨询师:……叙事问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害怕,他长得什么样子的呢?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干扰你的呢?当这个害怕来的时候,你体会到什么呢害怕背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渴望外化注意事项1、首先要有外化的态度2、找到外化的点3、运用外化式问题来外化这些问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外化不仅是技巧,更是态度。咨询师放空,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