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授课教师:乐清文星中学高中语文组匡双林背景介绍——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苏轼《湖州谢上表》说: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这些句子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由于宋朝不杀士大夫的传统以及太皇太后等人的干涉,苏轼终免一死,最后被发配到黄州。作者简介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朱熹)•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赤壁赋•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第一段分析•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年秋季的七月十六日)•望:农历每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既,过了。•地点:•赤壁•人物:•苏子与客•事情:•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景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子与客在做:•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天上之月:•少焉,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江上情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子与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感觉:•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漂漂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第二段分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第一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词:•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意思:•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啊,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改写:•驾一双兰桨,向月华如练处漫溯。满载一船月光,在月色空明中放歌。•美人:•君王第二部分第一句话: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箫声如何?•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听众反应:•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舞;使····泣。使动用法。•第三段分析•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第三段分析•诵读基调:•悲哀深沉•为谁而悲?•曹操•还有为谁而悲?•苏子与客•为何而悲?•寄蜉蝣为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为生命渺小而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为生命短暂而悲】•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为功业未就之悲】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第四段分析苏子劝慰的方法:打比方本体是:世间万物,喻体是:水月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而卒莫消长也。化解悲哀•劝慰的角度:•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变: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再次劝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