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客:抗日与解放战争中的林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秋石客:抗日与解放战争中的林彪抗日战争时期的林彪一九三六年底,发生西安事变,蒋介石被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困于西安,国际、国内各方力量迫使蒋接受了终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方针。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接受改编,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林彪任八路军最精锐部队一一五师师长,率领部队挺进华北对日作战,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获得大捷。后不久因穿日军官服跃马扬威被阎西山部队误重伤。林彪在一九三七年有了第二次婚姻,娶“陕北一枝花”刘新民为妻,后因情感不和,于一九四二年离婚。一九三七年,林彪在中共洛川会议后,又曾与毛泽东发生战略方针分歧。毛泽东力主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林彪却主张大兵团的运动战。林彪指挥平型关战役获得大胜后,毛泽东吸取了林彪的一些意见,更加完备地提出了八路军的“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原则。洛川会议在讨论“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问题时,出现了各种见解和争论。林彪的意见与毛泽东是不同的,林彪不同意打游击战。他在会上说,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林的思想还停留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那套经验上,觉得内战时我们已经可以整师整团地消灭国民党军队了,认为日本侵略军没什么了不起,显然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估计不足。九月十四日,已率部到达山西平型关前线的林彪,电告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提出以一个多旅之兵力在平型关袭击日军,以配合阎锡山的正面作战。此电当即转报了气毛泽东。毛泽东于十六日致电林彪,指出:“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此方针在京与蒋、何决定,基本不应动此方针。”十七日,毛泽东再电嘱彭、任、林、聂等人,指示:“八路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果部署得当,能在华北地区,主要是在陕西,起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十八日,林彪依据前方战局向毛泽东回电,提出:“在敌目前进攻的情况下,我先头旅应以作战灭敌为主要任务。”随后又致电毛泽东,主张以一一五师两个多旅的兵力在现地协同友军作战,“暂不应以做群众工作为中心”。他强调:“目前军民正在看我军直接参战,如我参战兵力太少,则有失众望。”“目前须以打仗、捉俘虏,来提高军民抗战信心,提高党与红军威信。”显然,毛泽东与林彪之间有分歧:林彪是从一一五师所处的前方实际出发,时间、地点均对我有利,且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力主在平型关打一仗;毛泽东则是从八路军本身实际情况和战略全局出发,主张把主要精力放在创建敌后根据地上,尽量避免以主力和日军正面作战,因为那样既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日军进攻,也不利八路军的发展和壮大。九月二十一日,作为主帅的毛泽东充分考虑了前线将领林彪等人一再坚持的意见,发电给彭德怀,表示可同意林彪将一个旅(不是整个一一五师)暂时集中打仗,但同时指出:“如许久还无机可寻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毛泽东虽然有条件地接受了林彪的意见,但他还是担心林彪没有放弃坚持运动战的观点,他嘱咐彭德怀要做好林彪等人的工作。在上述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毛泽东以很大篇幅再次分析了敌、友、我三方的形势,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完全同意你十八日电中使敌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点给予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在得到毛泽东的批准之后,八路军总部于九月二十三日向林彪下达了侧击平型关之敌的作战命令。二十四日,林彪调兵遣将,做好了战斗部署。二十五日上午,平型关战斗打响,一举歼敌一千余人,毁敌汽车百余辆、大车二百余辆。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地区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它用事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政治意义巨大。林彪一夜之间成为抗日英豪,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延安的毛泽东也十分高兴,立即致电前方庆贺这一胜利。平型关大捷促使毛泽东思考,以新的经验完善和补充了他关于八路军作战方针的思想。九月二十九日,即平型关大捷的第二天,毛泽东在致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的电报中,对八路军作战方针作了新的表述:“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战。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现在八路军采用的战法,我们名之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后来在<<论持久战>>中,他把八路军作战原则定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显然吸取了林彪指挥平型关战役的新经验。这说明,毛泽东对事态的发展既比别人先见一着,谋高一筹,同时又善于吸收别人的新经验,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对策。林彪在中共七大也作了重要讲话,大谈民主集中问题,强调民主引人注目。在抗日战争中,林彪虽然曾对毛泽东山地游击战不解,提出过山地运动战方略,但不影响林彪和毛泽东的关系。一九三八年,林彪伤久不愈,毛泽东万分焦急,亲自批准林彪去往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林彪参与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战略、战术策划,据说很受斯大林的赏识。一九四二年二月回国,继续参加指挥抗日战争。毛泽东曾破例亲自迎接林彪,说明了对林彪的重视。回国前后,林彪曾一度热恋孙炳文烈士之女孙维世未果,是林彪一生最大失败,后娶叶群为妻,为林彪日后倒大霉埋下了伏笔。叶群,虽遭文人合力贬低,但笔者认为,叶群也非俗辈,野心很大,小权术不少,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叶群死前不自量力,敢参与策划反毛泽东,罪大恶极,说明野心不小。毛泽东十分重视林彪的婚事,亲自参加了林彪与叶群的婚礼。林彪在从苏联归国后同毛泽东等闲聊中,说过中国将来一定会比苏联更好,显示出了他的战略眼光。总之,林彪在抗日战争中战略和战术出现过与毛泽东的分歧是正常的,是负责任的军事将领,堪称抗日名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复生,林彪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要职,杰出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特别是指挥了庞大的辽沈战役,消灭蒋军如秋风扫落叶,标榜战史。解放战争中林彪也常“将在外而军令不授”,独断专行,与毛泽东中央军委发生磨擦。在四平战役中,他不顾军委死守四平电令,力陈不可死守的理由,在蒋军突破了四平外围阵地,部队面临危险、四平难守的关键时刻,林彪决策并指挥部队撤退,贯彻了我军打不赢就走战术,从而保住了有生力量,为未来的军事反攻创造了条件。在辽沈战役伊始,林彪从战术角度出发,认为先打长春之敌然后顺风南下追击歼敌打击溃战胜算更大,拒不听从毛泽东先打锦州,将蒋军在东北就地歼灭的战略方针,迫使毛泽东费尽笔墨,往来电文竟达七十来封,终于说服林彪这头“犟驴”,南下锦州,歼敌四十七万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将红旗插遍了东北大地。一九四八年底,林彪挥师入关,会同华北聂荣臻部,武力解决天津,和平解决北平,成功指挥了平津战役,歼敌六十余万,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一九四九年三月,林彪任人民解放军力量超强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先后正确指挥了湘赣、衡宝、广西、广东和海南岛战役,为全中国大陆的解放又立卓越功勋。在解放战争中,林彪也有同毛泽东相左的战略和战术分歧。在占领和争夺东北的斗争中,身在前线指挥的林彪屡次向毛泽东、中央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促使毛泽东和中央的战略方针由“独占东北”到“让开大路”的转变。抗战胜利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派出十万大军、两万名干部,包括二十多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火速奔赴这块具有重大意义的黑土地。在如此强大的阵营中,林彪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这一最重要的职务。中央和毛泽东对东北的战略方针是御敌于关门之内,抢先独占东北。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毛泽东和中央致东北局的电报指出:“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于庄河、安东之线,坚决阻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改变过去分散的方针。”但是,实现这一方针是非常困难的。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官杜聿明亲率两个美械军抵达山海关,于十月二十五日发起攻占山海关的战役。是役一直进行到十一月十五日,守关的东北人民自卫军终因力量对比悬殊,不得不退向关东。“御敌于关之内”的计划宣告失败。十一月十五日,中央军委又电命彭真、林彪集中七万兵力,“由林彪或罗荣桓亲自去指挥,举行反攻”,最后歼灭已出关的国民党三个军。林彪于十一月十九日从沈阳赶到锦州,准备在辽西三角地带与杜聿明决战。但是,参战的主力迟迟未能到位,敌军长驱直入,直达锦州城下,“决战”成为空话。林彪经过缜密的思考,向中央军委发电,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他在十一月二十二日致中央军委及东北局的电报中,列举了我军的种种劣势和面临的困难之后,提出:“我有一个根本性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对敌各个击破,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人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林彪的这封避免锦州决战的电报,得到中央军委的理解和同意。但又令他调动兵力,在“敌侧后消灭敌之一两个师,迟滞敌之前进。”林彪作了部署,然又因主力部队尚未到达,这场预计的歼灭战不战而罢。十一月二十六日,锦州失守,辽西走廊东门洞开,毛泽东和中央所定的“独占东北”计划落空了。下步怎么办?在十一月二十二日林彪的“根本意见”电报中,实际上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放弃在辽西决战的企图,我军撤往辽宁腹地,把铁路沿线让开;二是整训部队,待机再战。几天之后,即十一月二十五日,东北局向中央提出了<<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陈云等人的意见与林彪的意见基本相同,只是更系统了。正在延安养病的毛泽东,认真阅读了林彪等人的建议。经过深思熟虑,他于十二月二十八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提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的情况下,这种根据地应建立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在林彪、陈云等人的积极建议下,毛泽东和中央终于把党在东北的战略方针由“独占东北”改成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一方针,为东北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日后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争夺四平的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化四平为马德里”,“不惜重大伤亡”,“死守四平”。在前线指挥的林彪虽有不同意见,仍听从了毛泽东的决定。实践证明,四平战役得不偿失。一九四六年一月,国共在关内实现停战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估计,东北地区经过谈判也有实现停战的可能。为了争取在谈判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毛泽东要求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兵力“在我完全防御有利条件下(退避三舍后)给进攻之顽军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并指出“这是历史新阶段中的最后一战,将会决定东北今后大局”,“要不怕最大牺牲求得这一作战胜利”。林彪对东北实现和平的前景以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