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子夜》、《蚀》、《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检查预习一、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大毡子开垦外壳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zhānkěnqià0yìpósuōZǎidàiqián二、给红色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垠(yín)〕地域的界限。•〔坦荡如砥(dǐ)〕平坦得像磨刀石。•〔恹恹(yānyān)〕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晕(yùn)〕光影、色泽四周模糊的部分。•〔虬(qiú)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楠(nán)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颀(qí)〕高。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速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白杨树“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1、作者是如何描写黄土高原的?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总体印象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2、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作用何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3、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力争上游•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4、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内在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5、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6、写楠木是否离题了?(1)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2)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反动派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1、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写作特点:(1)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2)文章结构上,主线分明,散拢结合。(3)文章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本文写高原、写白杨树等,都能抓住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写。文章还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全文语言爱憎分明,感情强烈。•1.下列注音中每组都有一个错的,指出并改正过来。①A.毡子(zhān)B.无垠(yín)C.外壳(ké).D.恹恹(yān)②A.开垦(kěn)B.如砥(dǐ)C.晕圈(yùn)D.锤炼(chúi)③A.倦怠(tài)B.主宰(zǎi)C.虬枝(qiú)D.婆娑(suō)④A.秀颀(qí)B.纵横(zòng)C楠木(nán)D.倔强(juè)•2、“礼赞”的含义是…………()A.表示高度的赞扬B.表示尊敬和赞美C.表示某种礼貌风格B•3.文学常识填空。《白杨礼赞》作者____,原名____,字______。作者有长篇小说_____,短篇小说____。本文体裁____,选自______,本文写于____年。茅盾沈德鸿雁冰《子夜》《春蚕》《林家铺子》散文《见闻杂记》1941年•4.把下列词语和它所形容的对象用线连接起来。①坦荡如砥A.高原的色彩②无边无垠B.高原的平坦③黄绿相间C.白杨树的高大④伟岸朴质D.高原的辽阔⑤参天耸立E.白杨树的品格阅读课文5、6两段,完成5~12题。•5.指出第一段的中心句6.一个语段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有的先总后分,有的先分后总,有的总一分一总,有的先部分后整体,请问第一段是哪一种结构形式?7.选文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作用是什么?8.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___、____、___。描写议论抒情9.这两段文字都是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开始指代用“那”,后边两处用“这”?“那”是远指代词,与上文“远远”相呼应;下文在对白杨树进行正面描写之后,使人对白杨树有了认识和了解,距离接近了,抒发主观的赞美之情,所以用近指代词“这”。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