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难兴邦-中国的发展特点(2008-05-2320:14:06)中国历史从来就是大乱到大治的周期变化。所谓多难兴邦,就是对中国历史的恰当总结。读历史能够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的一些强国都是在战乱之后很短的时间里崛起的。勾践的卧薪尝胆、伍子胥的一夜白头、重耳的流亡,无不是在领导人的奋发带领下,民族奋发图强,国家迅速崛起的例子。每当战争,灾害,外族入侵,造成持续的民族灾难以后,就会迎来一段前所未有的统一与崛起。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兴起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同时诞生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国家秦朝和汉朝。三国的战乱,催生了魏晋的繁荣,更有五代十国、民族融合、生产力发展、文化进步,迎来唐宋的辉煌。在宋、元、辽、金的北方民族向南融合的过程,持续战乱又是几百年。结果形成了强大的明、清两个朝代,形成了当时世界的中心。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确实有着在逆境中崛起的客观规律。其中也确实有些深层的原因,让我们来简单分析。在生产力发展上,中国的农耕经济,严重的依赖自然气候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好,百姓日子就好过,遇到自然灾害就会造成百姓饥荒。特地的多灾害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强大中央集权国家的基础,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才能组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工程。也只有这样的集权国家才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战胜灾害,平息地方战乱等。可以说中国特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主要是指水利灌溉方式就决定了这片土地上需要统一,需要强大的中央权利来解决水利这一人民生存的首要问题。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到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京杭运河,历代治黄河、治淮河、治长江。还有后来的红旗渠、三峡工程,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史首先是一部水利建设史。在水利建设的背后,更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战胜自然的历史。自然的灾害不断,决定了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来管理。强大的国家才能调动全国力量,用在重要环节上,解决关键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力的稳定,持续发展。在文化上,主流的思想一直是儒家的治国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就是要好好学习,出来做官。做好官光宗耀祖,同时造福百姓。文化阶层普遍崇尚出仕做官,做官为百姓做事。尽管各个时期都有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官员腐败。但是主流的为官思想和人生价值观还是光明磊落的。其中不乏为国家和百姓流血流汗的忠臣良将。从生产力发展的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农业劳动的辛苦培养了人们吃苦耐劳的同时,也形成了重视农业又轻视农民的特殊思想。出身农民的文化阶层的求学做官动机发自离开农业劳动的强烈愿望。按古代的说法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想。通过读书找到出路。这种出人头地,力争上游的进去文化,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儒家谦和礼让,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斗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表面的温良恭俭让下面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积极意义是儒家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2儒家的治国文化结合中国需要不断治理的自然条件,在历史上确实创造出来很辉煌的经济繁荣时期。生产里水平保持世界绝对的领先。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不存在传统的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意思。各个时代的中国人,但凡读了书,识了字,都很有上进心。都有报效国家的理想,每当危机时刻,都有英雄会站出来,各个时期都有民族的脊梁。这种基于“礼和义”的思想其实远高于标榜自由主义和各人价值实现的西方人奋斗理想。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劳动人口比例一直很高。往往要劳作一生才能满足一生的温饱问题。一旦不劳动了,就会挨饿。一旦不能劳动,也要被迫挨饿。这一现实决定了民族的勤劳精神和节约精神。一般是人的做法是省吃俭用,为灾荒留些余粮。这种储蓄精神,一旦遇到连续的丰收年,就变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用在再生产上,往往极大的推动经济发展。储蓄精神在中国将长期存在下去,所以中国一旦转变思想,在资本市场开放,社会保障健全的条件下,解放出来的资本力量将是任何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中国还有一个充满矛盾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既是资源也是负担。不能解决好社会分工问题,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人口是一个社会的负担,人均的社会贡献度低,甚至是负数。反过来,如果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情况下,人均产值再低,只要是正数对社会都是个促进。从这次救灾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人口优势,设备资源优势,中央集权的优势都很明显。中国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天灾人祸不断。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伟大的敢于战胜困难的民族,再多的灾难只要众志成城,齐心合力,灾难的后面注定是国家的更加富强。我们最后的一次长期的灾难是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算起,二百多年了,与此同时的是西方近代强国的海上霸权的更迭。在这些年里,我们经受的灾难不计其数,降临的幸运事情却很少。终于积累了百年的力量在最近的30年得到充分的爆发。各种最大限度的灾难已经过去。改是发展的时候了。2008年的小小自然灾害,在中国人眼里只是潜龙腾渊前的小动作而已。战胜这些局部的困难。看到中国更光明的前途已经很近。中华民族是最勤劳的民族,只要给中国人民100年安心工作的时间,以我们的勤劳和储蓄精神,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