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刘义庆•简介作家作品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三步习读法。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认读期:(古义)约定。过:超过。舍:放弃。去:离开。尊君在不(fǒu):现在写作否表示不委:丢下、抛弃。引:拉。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约定到行:出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放弃去:古:离开今:到…去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当时名词作状语,在门外fǒu“不”通“否”,不在译文: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语气词,表感叹,“啊”相:代词,别人,委:古:丢下今:委托而:连词,表顺承连用,表判断则:就形作动,对…感到惭愧引:古:拉今:引用顾:古:回头今:照顾《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1、文章记叙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主要表现元方的聪敏,为人方正直率,敢于据理力争,尤其是懂得为人的道理。2、《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人。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尊称zūnchēng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谦称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问题研究:其他敬称和谦称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乘船华歆xīn、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xiè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yé?”遂携拯zhěng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歆xīn辄zhé携xiè邪yé拯zhěng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起,都想要就对……感到为难……的原因迟疑,犹豫不决难道救助凭,根据的代词,这件事还因为同意先前接受请求乘船抛弃恰巧,幸而于是当初评定罢了能够,可以顺便借光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和劣。译文: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是怎么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2、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思考?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诺。王朗,热心果敢,但做事缺乏考虑,没有远见,轻诺寡信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