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题讲评2014.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耄耋钟灵毓秀德高望众筚路蓝缕•B.朔源切磋琢磨平心而论金碧辉煌•C.甄别蓬荜生辉喧宾夺主以逸代劳•D.暮霭涸泽而渔韬光养晦急流勇退•1.(3分)D(A项,德高望重;B项,溯源;•C项,以逸待劳)•【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yù养育)。•【溯源】往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根源:追本溯源。•【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2.(3分)B(A项,结构混乱,删去“造成的”或删去“根本原因”;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改成“谁又能否认它是”;D项,成分残缺,在“美德”后加“的人”)•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个字)(4分)•3.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4分,“好的翻译”、“转换语言”、“保持原作”、“神韵”各1分)•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5分)•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4.参考示例:•1、小草受到践踏,却以绿意来装点。(2分)•2、腊梅在寒冬傲雪挺立,寒风给它增添了清香。(3分)•(所仿句子内容、形式必须和例句大体一致)•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贺齐字公苗,是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做郡吏,担任剡县长官。县吏斯从以行侠为名做坏事,贺齐想要惩治他,主簿规劝说:“斯从,出身本县大族,是山越一带民众依附的人,如果今天惩治他,明天贼寇就会到来。”贺齐听说后大怒,立马就斩杀了斯从。斯从的同族亲属于是互相纠集起来,人数达一千余人,发兵攻打县城。贺齐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迅猛出击,彻底打败了来犯之敌,声威震动山越地区。后来太末、丰浦的百姓反叛,贺齐转任太末县长官,他惩治邪恶培养良善,一整月后就完全平息了叛乱。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建安元年,孙策来到郡里,察举贺齐为孝廉。当时王朗逃亡到东冶,候官县长官商升为王朗发兵起事。孙策派遣永宁县长官韩晏兼任南部都尉,统领军队讨伐商升,让贺齐做永宁县长官。韩晏被商升打败,贺齐又代替韩晏兼任都尉职务。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遣使者乞求结盟。贺齐趁机劝告使他明白,为他陈述其中祸福之道,商升于是送上县官印绶,走出营寨请求投降。贼军将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商升投降,反而一起杀死了商升。叛贼势力大而贺齐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贺齐让军队驻扎下来停止军事行动。•张雅和女婿何雄争夺权势而两边不和,贺齐派越人借事情挑拨离间,于是导致两人互相猜疑产生嫌隙,以至于倚仗军队互相图谋。贺齐这才进兵攻打,一交战就大破张雅,詹强一伙十分震惊恐惧,率领部属出来投降了。•建安十三年,贺齐升任威武中郎将,去征讨丹阳黟、歙两地的反贼。而歙地贼军将帅金奇领一万人驻扎在安勒山,毛甘领一万人驻扎在乌聊山,黟地贼帅陈仆、祖山等领二万人驻扎在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峭壁直立,高几十丈,山路险峻狭窄,拿着刀兵盾牌无法通行,贼军居高临下投掷石块,不能强行进攻。军队停驻了好多天,将领官吏为此忧虑。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贺齐亲自出去绕山巡行,观察山势探寻便于进攻的地形,暗中招募轻健敏捷的士兵,为他们制作了带绳子的铁箭,秘密地在隐蔽险峻而贼军不防备的地方,凭借带绳子的箭爬高开辟出攀登的通道,夜里让他们悄悄上去,随后悬挂下许多布条来拉拽下面的人,得以登上一百多人,他们四处走动分散开来,全都击鼓吹角,贺齐率领军队等待着他们。贼军夜里听到鼓声四起,以为贺齐大军全都登上山了,于是惊慌恐惧疑惑混乱,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些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人,都逃回来靠拢大部队。贺齐大军趁这机会得以登上山,大败陈仆等,其余人都投降了。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呜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黄武初年,魏国派遣曹休前来攻打,贺齐因为路途遥远后来才赶到,于是驻军新市抵抗魏军。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将士们大惊失色,全靠贺齐还未渡江,只有他这支部队独自保全下来,各位将领倚靠着他来构成阵势。••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檐,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成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贺齐生性喜欢奢侈华丽,尤其爱好军事,对于兵甲器械极为精通喜好,他所乘坐的船只雕刻着花纹并用红色涂描,船上装有青色伞盖大红帷帐,大小盾牌金戈长矛,都刺画花卉瓜果作装饰,弓弩矢箭,全部选取上等材料制作,蒙冲斗舰这类战船,远远望去好像山林一样。曹休等人畏惧贺齐,于是率领军队返回去了。贺齐升任后将军,持符节兼任徐州牧。•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乖:不和•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县:悬挂•C.齐勒兵待之勒:部署•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济:救助•5.(3分)D(济:渡、过河)•A.张雅和女婿何雄争夺权势而两边不和•B.随后悬挂下许多布条来拉拽下面的人•C.贺齐率领军队等待着他们•D.将士们大惊失色,全靠贺齐还未渡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6.(3分)C(策反投降文中无依据)•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那些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人,都逃回来靠拢大部队。贺齐大军趁这机会得以登上山,大败陈仆等,其余人都投降了。)•7.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3分)•7.反间计(或答:齐令越人因事交构;各个击破、离间计)•攻心计(或答:四面流布,俱鸣鼓角;或出奇兵、出其不意)•(答出一点2分,二点3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1)叛贼势力大而贺齐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贺齐让军队驻扎下来停止军事行动。•(3分,得分点:①补出“兵少”前的“贺齐”:②讨:讨伐,攻打;③住:通“驻”,驻扎;④息:停止。建议三个分句各1分)•(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2)贺齐亲自出去绕山巡行,观察山势探寻便于进攻的地形。•(3分,得分点:①身:亲自;②周行,巡行;③形便,有利的地形)•(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3)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4分,得分点:①会,恰逢:②溺,淹没或落水;③所亡,死亡的人:④中分,达到一半)•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①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赏析】公元一一七八年(南宋淳熙五年)春二月,陆游自蜀东归,秋初抵武昌。这首词是作者在将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写的。•上片写行程及景色。“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陆游在蜀的《秋思》诗,已有“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之句;动身离蜀的《叙州》诗,又有“楚柁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之句。屡言“吴樯”,无非指归吴的船只。担忧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寄梦”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有如李白诗之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昌。”“想见”,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武昌有江山草树之胜,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单单一个“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对照辨认。这三句,写景既美,又切武昌情况;用笔贴实凝炼,而又灵活有情韵。•下片抒情。“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思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经很久。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念旧思今,一样是前程难卜,感情复杂,滋味当然不会好受。“朝衣”事,是从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中演化而出。•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作客思乡,本是诗人描写晋王赞诗:“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唐李商隐诗:“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陆游在蜀,也有思乡之句,如“久客天涯忆故园”、“故山空有梦魂归”等。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忽然想起:“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意境新奇。这个意境,似源于杜甫《得舍弟消息》诗:“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但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在他乡暂且安身,是对过去之事的比较;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语句相同,旨趣不同,着了“却恐”二字,更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沿袭。•这未必就等于黄庭坚所说的“脱胎换骨”,而更可能是对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谋而合。这种想归怕归的心情,内心是矛盾的,所以陆游到家之后,有时有“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又岂料如今余此身”(《沁园春》)之叹;有时又有“营营端为谁”、“不归真个痴”之喜。•这首词,精炼贴实之中,情景交至,设想新奇,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