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生平简介出生于英国密苏里州的名门之家,从小生活在宗教影响的地方,母亲在他身上寄托了诗与文学的期望。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9.26—1965.1.4)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剧作家和文艺评论家。1906年入哈佛大学,续到英国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08年开始创作。其作品对20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深远。1948年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60岁的他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诗歌:《荒原》(1909——1925)《艾略特诗集》(1909——1935)《东方贤人之旅》(1927)《灰星期三》(1930)诗剧:《大教堂凶杀案》(1935)《合家团圆》(1939)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第一阶段通往荒原的历程《序曲》《一位夫人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从各个角度写了危机四伏的西方文明,积累着“荒原意识”黄色的雾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背,黄色的烟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嘴,把它的舌头舐进黄昏的角落,徘徊在快要干涸的水坑上;让跌下烟囱的烟灰落上它的背,它溜下台阶,忽地纵身跳跃,看到这是一个温柔的十月的夜,于是便在房子附近蜷伏起来安睡。——《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节选第二阶段荒原时期(1920—1926)《小老头》《荒原》《空心人》。这个阶段是艾略特精神上最烦乱、绝望的阶段。这些诗对社会、历史、文化做了全景式的鸟瞰,描写了现代西方文明信仰缺失的混乱与衰退。第三阶段超越荒原(1927——1965)(再生)《灰星期三》(1930):荒原上出现的第一道曙光,标志着诗人到宗教中安身立命的努力。《四个四重奏》:新的高峰。一生哲学思考、信仰追求的总结艾略特——开一代诗风政治:保皇派宗教:天主教文学:古典主义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摒弃了浪漫主义诗歌直抒胸臆的写作,以“客观对应物”表达哲理与感觉,大量用典,“将对应物”扩大到历史典故、文学艺术作品、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场景中,将具有相同内在的实质片段拼贴在一起。题词:“是的,我自己亲自看见古老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第一章死者的葬仪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干枯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第二章对弈那古旧的壁炉架上展现着一幅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遭到了野蛮国王的强暴:夜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歌声顿时充塞了整个沙漠,她还在啼叫,世界如今还在追逐着,‘唧唧’唱给肮脏的耳朵听。第1个场景:上流社会空虚的女性卧室自语第2个场景:酒馆谈话那古旧的壁炉上展现着一幅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遭到了野蛮国王的强暴……第三章火的布道当紫色黄昏到来时,当眼睛和脊背从写字台抬直起来,当人的肌体像出租车汽车在悸动地等待,我,阿瑞西斯,悸动在雌雄两种生命之间一个有着干瘪的女性乳房的老头,尽管是瞎的,在这紫色黄昏的时刻却看见打字员下班回到家,洗了早点的用具,生上火炉,摆出罐头食物……第四章水里的死亡情欲横流的必然结局腓尼基人弗莱巴斯,死了已两星期,忘记了水鸥的鸣叫,深海的浪涛利润与亏损。海下一潮流在悄声剔净他的骨。在他浮上又沉下时他经历了他老年和青年的阶段进入漩涡。外邦人还是犹太人啊你转着舵轮朝着风的方向看的,回顾一下弗莱巴斯,他曾经是和你一样漂亮、高大的。第五章雷霆的话雷霆代表上帝宣言,指出人类拯救的唯一出路:舍己为人,同情,克制火把把流汗的面庞照得通红以后花园里是那寒霜般的沉寂以后经过了岩石地带的悲痛以后又是叫喊又是呼号监狱宫殿和春雷的回响在远山那边震荡他当时是活着的现在是死了我们曾经是活着的现在也快要死了稍带一点耐心《荒原》为什么叫“荒原”?写作时期:一战后西方社会和作者本人陷入“危机”神话框架:”圣杯传说“、”西比尔“的神话,隐喻”死“与”生“思想意义题材丰富有现实,也有以往时期、不同民族的材料。运用各种典故,企图以诗的形式,历史性的概括整整一个时代西方社会的沉沦。内容“荒”“救”宗教拯救西方现代的枯燥和无力→→艾略特以一种“独特的诚实”,撕下了掩盖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神圣面纱,将一战后欧洲的各种弊端揭露出来,展现20世纪西方社会的文明危机艺术特色1、典故:含蓄,深邃,奇谲,简洁凝练,联想2、拼贴画:把截然不同的情景并列或连接,也受电影中蒙太奇的影响,零碎的片段表现现代城市的支离破碎,“我用这些碎片撑住了我的废墟。”3、象征:丰富多样。多色彩、多音调、多形状的“客观对应物”,编织成一张巨大的象征之网。如,“火”是情欲的象征,也是圣火的象征。4、“丑”:阴森丑陋的意象编织一幅现代社会生活的立体图。如“白骨”、“老鼠”、“死水”、“毒日”等。5、道德色彩浓郁。诗人对现代人的情欲横流深恶痛绝,然而我们在诗中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感性的形象而无说教。6、极富变化:很少用韵,无规律中有规则,无节奏中有节奏。有时急促,有时舒缓。有长有短,既有口语化片段,又有抒情和讽刺的片段。1、《荒原》有哪些象征含义?2、《荒原》的深化框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