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绪论一、刑法学的概念、对象和体系(一)概念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出现,贝卡利亚的1764年《犯罪与刑罚》(二)对象研究对象是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三)体系刑法总论和分论二、刑法学的作用和研究方法(一)作用第一、指导刑事立法第二、促进刑事司法第三、繁荣法学教育(二)方法第一、分析第二、比较第三、历史第四、理论联系实际上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刑法概念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一)广义的刑法1、刑法典197971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8011实施1997314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同年101实施2、单行刑法79刑法以后24个97刑法1个3、附属刑法: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规范107(二)狭义刑法刑法典二、刑法的性质(一)阶级性(二)法律性质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2、调整方法的严厉性第二节刑法的创制与完善一、刑法的创制建国初期:条例2惩治反革命贪污贿赂妨害国家货币起草1950-19542稿1954-195722稿196333稿197833稿基础上修订2稿19795第二稿基础上交付审议二、刑法完善1(一)开始1982年完善开始第一阶段酝酿准备82-88第二阶段初步修改88-89第三阶段重点修改91第四阶段全面修改93-96第五阶段立法审议96年底-97年3月(二)完善后的特色:1、实现了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第一、单行刑法编入刑法典第二、附属刑法在法典具体化第三、两个草案入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反贪污贿赂法第四、充实罪名原刑法129保留了116单行法增加了133保留了132修订增加164新法共412此后,出台了1个单行法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犯罪的决定再此后出台6个刑法修正案2、贯彻刑事法治原则和刑法保障功能第一、法治原则:坚持法治,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第二、保障:未成年犯罪的从宽;正当防卫。3、立足国情,借鉴经验。第一、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市场秩序;公共安全;环境;金融。第二、以修正案作为刑法修改方式这样的基本地位确立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一刑法的根据(一)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宪法(二)制定刑法的实践依据——国情二、刑法的任务(一)保卫国家安全3(二)保护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三)保护公民权利人身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四)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国家管理秩序第四节刑一、组成结构第五节(一)组成第六节三部分:总则、分则、附则第七节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边,章、节、条、款、项。第八节1、第一编总则:五章,首尾不分节,二、三、四章分节。第九节任务、原则、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运用;其他规定。第十节2、第二编分则,分为10章,其中,三、六分节,其余八章不分节。第十一节3、附则就一个条款452,两个部分:一是时间;二是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十二节(二)结构第十三节条,是基本单位。数字顺序排列第十四节款,以自然段表现,不用数字表现第十五节项,用圆括号(一)(二)表现第十六节第十七节法的体系和解释一、组成结构(一)组成三部分:总则、分则、附则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边,章、节、条、款、项。1、第一编总则:五章,首尾不分节,二、三、四章分节。任务、原则、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运用;其他规定。2、第二编分则,分为10章,其中,三、六分节,其余八章不分节。3、附则就一个条款452,两个部分:一是时间;二是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二)结构条,是基本单位。数字顺序排列款,以自然段表现,不用数字表现项,用圆括号(一)(二)表现(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1、一个条文多层意思。第一、用分号隔开。并列关系56条第1款,危害国家安全应当剥夺政治权利;故意杀人。。。。。。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第二、用句号隔开。从属关系29条第一款,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2、但书——转折第一、相反但书。第二、例外但书。第三、限制但书第四、补充但书三、刑法的解释(一)按照效力分为3类1、立法解释:有权解释4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法律术语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重伤公共财产告诉才处理第二、起草或者修订中的解释第三、实施中发生歧义的解释2、司法解释3、学理解释(二)解释方法1、文理解释2、论理解释第一、当然解释解释事项当然存在于条文之中。第二、扩张解释大于字面解释第三、限制解释小于字面解释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概念和意义一、含义1、贯穿全部刑事规范指导制约立法和司法2、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精神3、准则二、意义1、人权2、平等3、公正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含义1、思想渊源2、法律3、刑法4、派生原则:第一,排斥习惯法;第二,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第三,禁止有罪类推;第四,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二、刑法的体现1、犯罪和刑罚的法定化2、取消类推3、溯及力采取从旧兼从轻4、罪名完善5、罪状和法定刑具体三、司法适用1、正确定罪和量刑2、正确司法解释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含义二、体现1、定罪平等2、量刑平等3、行刑平等5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含义二、立法体现1、严密的刑罚体系2、区别对待处罚原则3、轻重不同的法定刑三、司法适用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2、纠正重刑主义思想3、纠正量刑轻重悬殊第五节与基本原则有关理论问题反封建:第一,干涉性;第二、恣意性;第三、身份性;第四、残酷性。一、刑事古典学派贝卡利亚边沁康德黑格尔(一)人性意志自由(二)刑罚报应一般预防(三)立法罪刑法定(四)司法限制法官的权力后期宾丁贝林格贝克迈耶二、刑事实证学派刑事人类学派:龙勃罗梭刑事社会学派:菲利李斯特(一)人性一元论:遗传主要原因天生犯罪人二元论:遗传社会三元论:生理自然社会(二)刑罚是改造特殊预防人身危险性(三)立法加强程序法(四)司法主观能动第二章刑法的适用范围第一节空间效力一、概念和原则地域和人的效力。核心是刑事管辖权。1、属地地域2、属人国籍3、保护对象4、普遍公约6二、我国属地原则(一)领域1、领陆陆地岛屿2、领水内水领海3、领空(二)法律有特别规定除外1、外交特权和豁免权2、民族自治地方3、特别刑法4、特别行政区(三)领域延伸1、船舶、航空器2、驻外使领馆三、属人管辖适用为原则不适用为例外。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可以不适用,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除外。四、保护管辖法律有规定的才适用限制:第一,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第二,犯罪地法律也受处罚五、普遍管辖第二节时间效力一、生效和失效生效:失效:二、溯及力第四章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第一节犯罪概念一、类型(一)形式上概念法律特征违法性(二)实质上概念本质特征危害性(三)混合概念二、中国犯罪概念(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客体手段主观主体后果情节(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1、不应受惩罚显著轻微不构成2、不需受惩罚轻微免予处罚构成犯罪第二节犯罪构成一、历史沿革贝林格六要件:行为;符合构成;违法;有责;当罚;具备处罚条件。迈耶:三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7二、概念(一)刑法规定的(二)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三)主观客观要件的总和三、意义第一、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依据;第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第三、区分此罪与彼罪第五章犯罪客体第一节概述一、概念行为侵害刑法保护社会关系第一,物质关系第二.思想关系表现:条文;物质;主体;法规;行为三、意义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一、一般客体整体二、同类客体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次同类客体四、直接客体具体1、简单和复杂客体个数复杂:主要客体次要客体随机2、物质客体和非物质性客体3、现实和可能客体第三节客体和对象一、犯罪对象概念客体是社会关系对象是具体人和物理解:1、具体人和物2、直接作用的物3、刑法二、联系和区别物物质表现人参加者区别:81、客体决定性质2、客体是构成要件3、客体一定受侵害对象未必4、客体是分类标第六章客观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概念特征二、客观要件时间、地点、行为、结果、方法、手段、对象必备:危害行为选择:其他第二节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一)含义最广义:一切行为广义:犯罪行为狭义:构成要件(二)含义1、人的身体动静2、人的意志支配排除:第一,睡梦和错乱第二,不可抗力第三,身体强制4有危害的法律规定二、表现形式(一)作为积极禁止性规范1、概念2、方式第一,,身体第二.物质工具第三,自然力第四.动物第五,利用它人(二)不作为1、概念义务性规范有义务;有能力;没有为。2、表现形式:3、义务来源:第一、法定义务第二、职务业务义务第三、法律行为第四、先行行为(1)结果加重(2)非结果加重93、理论分类第一、纯正不作为第二、不纯正不作为(三)持有1、持有的性质第一、是状态第二、状态行为说第三、行为说2、归属第一、作为说第二、不作为第三、择一说第四、独立行为说3、依据第一、实害第二、危险一是实害的隐藏二是诱使实害的发生第三节危害结果一、概念和特征二、种类(一)构成结果和非构成结果非构成:量刑1、中间2、加重3、随机(二)物质和非物质结果三、危害结果的地位第四节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第五节二、相对性第六节三、时间序列性第七节四、条件性和具体性第八节五、复杂性第九节1、一果多因第十节2、一因多果第十一节六、必然性和偶然性第十二节七、不作为因果关系第十三节八、因果关系和刑事责任第五节其它客观要件一、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二、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10第七章犯罪主体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实施危害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自然人和单位二、意义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一、概念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必须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二、内容辨认年龄智力控制触犯刑法大脑三、程度:四分法(一)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二)完全无。。。。。。第一,未达到责任年龄的人,不满14周岁。第二,精神疾病无辨认控制能力的人(三)相对无。。。。。。除了具有的以外,(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负八种罪)均不负刑事责任(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2、又聋又哑的人3、盲人4、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一、年龄(一)概念(二)划分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于八种罪负刑事责任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三)未成年人处理原则1、从宽处理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不适用死刑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二、精神障碍(一)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1、医学标准2、法学标准11(二)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1、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2、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第一、各种神经官能症第二、变态人格第三、生理醉酒(三)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三、生理功能丧失1、又聋又哑的人2、盲人处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醉酒生理醉酒应当负刑事责任病理醉酒不负刑事责任第四节特殊身份一、概念出身、地位、资格刑法规定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人身方面资格地位状态自然人:一般不要求身份特殊要求身份真正的身份:定罪构成身份不真正的身份:量刑加减身份注意:犯罪行为时身份对实行犯而言二、法律类型1、自然与法定身份自然:性别法定:血缘2、定罪和量刑身份定罪:刑事责任有无构成身份第一、主体身份第二、对象身份量刑:刑事责任程度三、意义第五节单位犯罪一、概念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一,主体范围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人为了违法犯罪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不以单位犯罪论。第二、法律明文规定。12二、处罚原则双罚制:既处罚单位罚金也处罚责任人相应刑罚单罚制:转嫁制处罚单位代罚制处罚责任人第八章犯罪的主观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主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罪过内容:故意和过失罪过是必备要件必备要件:罪过选择要件:犯罪的目的不是要件:犯罪动机二、符合性判断客观——主观三、意义第二节犯罪故意一、概念(一)含义(二)理解(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