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第三节·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XXX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剿匪斗争二、土地改革运动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六、“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七、“文化大革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八、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九、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坚持从贵州的实际出发,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十一、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剿匪斗争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贵州解放后,于1949年11月22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会。通过军事接管,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1949年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经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族人民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与土匪进行了大小战役4200余次,毙伤及俘虏中队长以上匪首14397人,匪众26.37万人,交货各类炮294门、轻重机枪1247挺、步枪11.69万支。通过剿匪斗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残余势力,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消除了隐患。到1951年5月,全省79个县和一个市都建立了人民政府。那个时期贵州出现的相关小说:《神秘的箫声》、《活捉屠虎》这是根据当时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二、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根据土地改革法,贵州从1951年初开始,经过试点,分四批在全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春,完成了全省土地改革任务。经过土地改革,在贵州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全省1194万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1065万亩,分得耕畜30多万头,分得农具7万多件,分得粮食36899吨,还分得一部分房屋及其他生活资料,实现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一)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由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逐步完成的。1951年3月2日,贵州省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贵筑县白云区尖山村赵树华互助组成立。到1953年底,全省互助组发展到22.2万个。(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组织手工业供销合作组织的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5月,全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发展到2822个。(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采取加工订货、统购统销、经销代销的办法,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以加强其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的。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贵州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从1953年起,贵州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贵州的“一五”计划是以发展农业为重点,并在服务于农业和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应发展其他事业。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贵州提前一年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到1957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88亿元,超额23.7.%完成“一五”计划,比1952年增长64.6%,平均每年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比1952年增长1.23倍。“一五”时期,贵州还根据国家的统一政策和统一部署,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实行粮食、油料的统购统销和棉布的计划供应。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贵州和全国一样,经历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缺乏对贵州基本省情的认识,提前和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以后,在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形势下,产生了急躁情绪,轻率地提出了“三年改变落后面貌”的口号,在地方财政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经济发展高指标和高速度,掀起了“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大跃进”运动。于此同时,在全省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8月23日,全省第一个人民公社——贵阳市乌当区东风人民公社诞生。到九月底,全省共建人民公社2313个,参加农户占总农户的87.9%,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基本实现了全省人民公社化,将本来就与农业生产力发展存在若干不适应因素的高级社急速地转变为规模更大、公有化程度更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全国掀起大炼钢铁,并提出了“以钢为纲”。可以从这两幅图,一个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人民日报,而另一个是产粮统计图。很明显看得出,这些数据都很夸张,不符合事实。“大跃进”时期,某村墙壁上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这一说法就起源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思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图片上的数据是“大跃进”期间间接或直接造成各省区非正常死亡的人数统计值“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使全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出现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一些地方发生了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严重事件。从1961年开始贵州在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以后,坚持从贵州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各种经济指标基本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六、“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在贵州大量投资,进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与紧迫性的估计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贵州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到1978年,贵州“三线建设”的任务基本完成。“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但“三线建设”是在“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要准备大战”,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和“左”的思想的影响;为了争取时间、抢速度,许多项目仓促上马,不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加上高度集权、“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七、“文化大革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1966—1976年,贵州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67年1月25日,“造反派”夺了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和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权。随后,“造反派”在全省范围层层夺了各级党、政、财、文大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权,各级党的组织陷于瘫痪。许多领导干部被批斗被打倒,多多知识分子遭到揪斗和迫害。“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内乱中,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一是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全省财政收入由1966年的3.54亿元锐减到1976年1.01亿元。二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1966年6月以后,全省大、中、小学相继“停课闹革命”,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许多校舍、仪器被占用,图书资料损失严重。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国民经济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左”的思想还未得到彻底清除,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到“两个凡是”的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左”的思想干扰。八、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全国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贵州各级各部门都开展了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批判。加深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的认识,及时地将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略)P66九、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的。1978年3月,关岭县顶云公社16个生产队试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1984年,完成了全省农村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开展工作。十、坚持从贵州的实际出发,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卷烟、名优酒为重点,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卷烟、酿酒等行业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在确保完成军品生产任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民品生产,使三线建设形成的生产力逐步发挥应有的作用。十一、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研究和起草了《关于实施科教兴黔战略的决定》(草稿),并逐步加以实行。199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后,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正式做出《关于实施科教兴黔战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黔战略以后,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2年的26.7%提高到了1998年的33.7%。(二)制定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于1994年12月做出《关于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打好扩大开放总体战的决定》。开放带动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一是按照“以南下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战略,着力抓好南下出海通道建设,积极发展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的联系及合作,走向世界市场。同时抓紧抓好北上入江通道建设,加强与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发带的经济联系,在全方位开放中形成南北两翼齐飞的格局。二是加快贵阳市建设现代化内陆开放城市的步伐,进而抓好包括贵阳、遵义、安顺在内的黔中产业带,办好开发区,发挥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有计划地抓紧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适应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有序推进。到1999年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到贵州投资,正式注册的“三资企业”到1000多家。(三)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先后制定了《贵州省21世纪议程纲要》、《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等。在国家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程、珠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程、中国3356工程和中共3146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四)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一、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及创新制度二、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三、加快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四、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五、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系六、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七、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实行货币化分房制度此外,还相应的改革了计划投资管理体系、粮食流通体制、价格体制等。通过改革,至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贵州初步建立。十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