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历史文华学院2008级李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导入: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一个画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墙内,另一幅画面是在拆除一段墙,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德国柏林墙被拆除的史实。大家知道柏林墙的来历吗?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当时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反法西斯防卫墙”横断在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之间,总长43公里。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终结。【板书】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新课:一、“别了,雅尔塔”【板书】一、“别了,雅尔塔”1、苏东剧变的背景(1)苏联体制僵化(2)戈尔巴乔夫政治与经济改革失败(3)东欧国家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2、东欧剧变(1)1989年开始,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2)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3、苏联解体西南大学历史文华学院2008级李强(1)1991年8月,苏联有联盟变成松散联邦(2)八一九事变,政权性质改变(3)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师:战后初期形成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和苏联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它们两国是可以互相抗衡的力量。两极格局结束时,苏联的解体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苏联对外扩张和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形势所迫,1985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两极格局也出现了明显动摇。师:苏联虽然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其国内政治生活僵化,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1985年,戈尔巴乔夫(1985~1991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上台执政,提出了加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改革方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师:波兰等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阻碍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经济状况恶化,群众强烈不满。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蜕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内、外因结合,使东欧各国共产党相继失去政权。师: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师:多米诺骨牌第一张为什么是波兰?在东欧各国中,波兰的情况更特殊。1956年波兰开始“民主化进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手段,对波兰进行渗透。波兰有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党员也往往是教徒,天主教成为反社会主义的借用力量。恰逢此时,一名原波兰籍人士当上了教皇,他就是约翰·保罗二世。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与其结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秘密联盟”,行动的重点是使波兰脱离苏联集团。1988年,美国一方面对波兰政府实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为波兰反对派“团结工会”提供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终于导致“团结工会”上台,东欧剧变即从波兰开始。师:1991年经互会解体(49—91),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1991同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该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西南大学历史文华学院2008级李强爆发了八一九事件师:八一九事件:1989年下半年,在苏联的直接影响和干预下,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东西方两大集团原有的泾渭分明的界限迅速消失。而苏联国内的改革,却越改越乱,经济危机、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并存,并日益严重。八一九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其直接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问题.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因此,出现了由一些苏联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后,在短短的三四个月,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师: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苏联由统一的联盟国家变成大小强弱不等、利益各异的十几个国家。苏联的解体,终于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因其中一极的消失而最后崩溃。苏联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这一变化,既使全球大战的危险性大大减退,又带来了国际局势的新动荡。二、鼎足之势话西方【板书】二、鼎足之势话西方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1)目标: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2)发动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对阿富汗战争2、欧盟的崛起(1)欧洲一体化:①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②1993年,欧盟成立③1999年,正式启用欧元(2)影响:欧洲综合实力增强,对国际事务更有影响3、日本(1)概况: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步伐(2)影响:军事力量日趋膨胀师:苏联解体后,过去两极格局中强大的一极不存在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1998年底,美英两国未经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1999年3月,美国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后来又相继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师:与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同时,世界其它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冷战结束后,世界存在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超多强”的存在表明,国际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相互较量,这种较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下去。大西南大学历史文华学院2008级李强国(国家联盟)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利于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也有利于新的大国关系的建立。师: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欧盟区共同货币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惟一法定货币。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欧盟与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这10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师:二战后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来。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国力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领域内,日本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使得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后,在世界体系中完成了从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的转变。这就使得日本开始了争取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师: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目标的问题上,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使其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历届政府都在为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不懈努力。20世纪80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中曾根以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和发展了“政治大国战略”。冷战后的国际局势变化也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供了有利因素。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目标是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更多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具体表现为:第一,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第二,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第三,成为新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通过联合国来维护日本自身的利益。为此,日本在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力求加强日本在亚洲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看,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能成为政治大国,而在于成为政治大国之后的日本如何发展,是继续原有的和平道路还是推行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师:日本政局今后何去何从,是继续走以往的经济立国之路,通过“经济援助”西南大学历史文华学院2008级李强外交发挥影响,还是继续推进政治大国之路,抑或走军事立国之路,这最终将取决于日本国民的选择;日本扩充军备,向海外派兵,并在国内大力呼吁修改战后制订的和平宪法,这些都引起世界,尤其是亚洲邻国的关注和反对,因此,修宪和扩军并不能给日本带来和平,只有走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之路,增进与邻国的政治互信,才能保证持久稳定的地区和平和世界和平。三、走出低谷的俄罗斯【板书】三、走出低谷的俄罗斯1、解体后的困境:①民族冲突严重②经济危机冲击③“唯有自救”呼声强烈2、俄罗斯调整政策(1)目的:牵制美国,确保大国地位(2)方针:全方位外交(3)体现:①加强与欧盟联系,反对北约东扩②对分裂势力采取强硬措施③协调独联体各国关系④发展与亚太国家关系3、普京改革(1)措施:改组政府,果断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稳定政治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