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第二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1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1.1.1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2013年名词解释)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1.1.2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1)概念社会边际效益(MSB):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成本(MSC):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净边际效益: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2)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1.2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1.2.1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1)必要条件①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②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③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单独操纵价格;④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⑤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2)P=MPB=MPC=MSB=MSC1.2.2市场机制的失灵:公共物品或服务(2014年名词解释:“公共物品”)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1.2.3市场机制的失灵:收入分配不公(2014年案例分析题:论述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因素:①每个人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②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1.2.4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稳定发展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1.2.5小结: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2)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活动:①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②调节收入分配;③促进经济稳定发展;21.3公共财政的职能(2014年论述题:“论述公共财政的职能”)1.3.1资源配置职能(1)履行职能的原因:①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服务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种物品或服务消费的减少。②外部效应(2014年名词解释)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关键方面是相互影响而又没有相应的补偿。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外部效应的结果都将是资源配置的失效,不能实现具有效率的均衡。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效益)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和私人边际效益发生偏离,社会边际效益超过了私人边际效益。而决定市场状况的是私人边际效益,由此会导致社会消费不足。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时,社会边际成本也会和私人边际成本发生偏离,社会边际成本超过了私人边际成本。而决定市场价格的是私人边际成本,因此会造成物品或服务的过度生产。③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垄断及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1.3.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1.3.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2014年案例分析题:论述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解决对策3第二章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某些企业或居民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企业或居民,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2.1外部效应:分类和实例2.1.1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益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益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损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损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益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其他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益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损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其他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损2.1.2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1)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2)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并非所有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影响都可称作外部效应。对第三者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价格或可以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影响,就不属于外部效应。2.2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2.2.1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1)概念外部边际成本(MEC):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外部边际成本是生产某一物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一部分,但它未在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得以反映。(2)三种情况MEC不变MEC递增MEC递减(可能性较小)(3)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效率MPC+MEC=MSCMPC=MSBMSC=MPC+MEC=MSB2.2.2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1)概念外部边际效益(MEB):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效益。(2)社会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成本MPB+MEB=MSB(MPBMSB)MPB+MEB=MSB=MSC在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证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作用下产量水平并非总是缺乏效率的,只有处于较低的产量水平(此时MEB0)的条件下,市场机制才会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生失灵。42.3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2.3.1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政府用于矫正外部效益的公共财政措施可区分为两类: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前者用于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后者则用于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2.3.2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1)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2)增加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商品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3)将部分收入从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企业或居民以及需要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企业或居民;(4)将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2.3.3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1)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2)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品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3)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2013年案例分析题:外部性;5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3.1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3.1.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性的比较(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3.1.3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3.2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3.2.1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水平相加只要知道每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通过把某种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市场上的所有消费者(购买者)的需求曲线水平想家,即可得出对该种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3.2.2对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垂直相加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是通过把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的。在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情况下,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调整的只是其消费的数量。3.3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3.3.1MSB=MSC:公共物品同样适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率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即MSB=MSC.3.4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3.4.1一种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63.4.2林达尔均衡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1)林达尔均衡①定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②两个假设a.每一社会成员都原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自己边际效益从而逃避其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b.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2)免费搭车者:那些寻求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的一种形象的说法。3.4.3公共财政——免费搭车者问题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正是一方面以征税方式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征税收入转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依靠政府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来解决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问题。3.5混合物品或服务3.5.1混合物品的概念(1)拥挤性的公共物品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2)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在技术上可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特点:①效用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②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3.5.2混合物品的供给既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采取政府部门给予补贴的办法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7第四章公共选择4.1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4.1.1简单多数规则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4.1.2政治均衡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问题上,公共选择所涉及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供给和相应的税收份额。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4.1.3投票与决策投票者对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方式,只要从某一特定公共物品或服务所获得的边际效益不少于因此而必须支付的税收份额,他就会对这个供给水平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提案投赞成票。某项公共工程的效益分布状况的变化,会因投票者最为偏好的政治均衡的相应变化而改变其获得通过的可能性。4.1.4简要的归纳: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①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票者总数的比例;②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③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④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⑤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4.1.6中间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4.2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4.2.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1)单峰偏好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2)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是,境况会因此变坏。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终变好。4.2.2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出现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