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MSA手册是在美国质量管理协会(ASQC)汽车部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组编写。三大公司在1990年同意编写并通过AIAG分发布MSA手册—1990版。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形成第二版的MSA参考手册—1995年版。第三版在2003年3月发布,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形成。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1、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指MeasurementSystems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M(Measurement)测量S(Systems)系统A(Analysis)分析2、测量系统的定义:指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3、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系统分析(MSA)的要求:7.6.1测量系统分析为分析每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测量结果存在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4、测量系统分析(MSA)理解要点说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都要进行测量系统(MSA)分析,主要是针对产品特性所使用到的测量系统。■所用的测量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经顾客批准,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收准则。■ISO/TS16949:2002标准中的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强调要有证据证明上述要求已达到。■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手册中明确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参考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进行变差统计研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手册中明确规定: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为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确认”的输出之一。■测量系统分析(SPC)手册中明确指出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控制计划第页,共页样件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编号:主要联系人/电话:日期(编制):日期(修订):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核心小组: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零件名称/描述:供方/工厂批准/日期: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供方/工厂:供方代码: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零件/过程编号过程名称/操作描述机器、装置、夹具、工装特性特殊特性分类方法反应计划编号产品过程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控制方法容量频率10进货检验内径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卡尺硬度硬度计30热处理硬度硬度计40车外圆内径游标卡尺厚度厚度计50车外圆检验内径游标卡尺厚度厚度计QR-711-2-01A0控制计划第页,共页样件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编号:主要联系人/电话:日期(编制):日期(修订):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核心小组: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零件名称/描述:供方/工厂批准/日期: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供方/工厂:供方代码: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零件/过程编号过程名称/操作描述机器、装置、夹具、工装特性特殊特性分类方法反应计划编号产品过程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控制方法容量频率10进货检验内径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卡尺(▽)硬度硬度计(▽)40车外圆内径游标卡尺(▽)厚度厚度计(▽)50车外圆检验内径游标卡尺(▽)注:在“评价/测量技术”栏目中以“▽”符号标识的量具需进行测量系统(MSA)分析。QR-711-2-01A05、测量系统分析(MSA)在ISO/TS16949:2002体系标准中实施要点说明:■标识监测和测量设备及其检定/校准的状态;■确定量具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当量具被发现处于非检定/校准状态或失准状态时,应对其以前的测量结果进行确认;■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搬运、防护(保护/维护)、清洁和贮存;■检定/校准记录应包括个人量具;■应用符合顾客要求的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第三版)中规定的测量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除非顾客规定其它的测量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6、测量系统分析(MSA)在ISO/TS16949:2002体系标准中实施的优胜者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具的种类;■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具的数量;■根据产品族添置所需要的量具;■只采用符合测量系统分析(MSA)要求的量具;■尽量不允许作业员使用个人量具,如作业员一定要使用个人量具,则对作业员使用的个人量具必须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用6Ơ过程分布计算结果,而不是规格公差。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7、MSA与APQP/CP、FMEA、PPAP和SPC的关系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计划和产品设计过程设计产品和反馈、评定确定项目和开发和开发过程确定和纠正措施样件制作试生产批量生产PPAPMSADFMEAPFMEASPCSPC(Ppk≧1.67)(Cpk≧1.33)样件CP试生产CP生产CP■MSA在APQP过程中的位置/阶段关系:输出■试生产■过程审核■测量系统分析评价■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生产件批准■产品审核■样品送样和确认■生产确认试验■包装评价■过程策划和开发经验总结■生产控制计划■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输入■制造过程设计输入及其评审资料■包装标准■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过程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特性矩阵图■过程FMEA分析资料■试生产控制计划■过程指导书■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初始过程能力(SPC-Ppk)研究计划■包装规范■制造过程设计输出及其评审资料■制造过程验证和确认及其评审资料■管理者支持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确认8、“过程分析(乌龟图)”在测量系统分析(MSA)中的运用过程分析(乌龟图)工作表注:测量系统分析(MSA)的“过程分析(乌龟图)”表中之具体和详细内容的填写请见附件。过程①填写COP或过程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使用什么方式进行⑤(材料/设备/装置)填写机器(包括试验设备),材料,计算机系统,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等的详细说明②输入(要求是什么?)填写详细的实际输入,这可能是一份文件、材料、工具、计划等如何做?④(作业指导书/方法/程序/技术)填写相关的过程控制、支持过程、管理过程、程序、作业指导书、方法和技术等的详细说明由谁进行?⑥(能力/技能/知识/培训)填写资源要求,特别注意要求的技能和能力准则,安全设备等③输出(将要交付的是什么?)填写详细的实际输出,这可能是产品、文件,而且应该和实际有效性的测量相联系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测量/评估)⑦填写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比如矩阵和指标9、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目的1)、对参加课程培训的人员:—理解测量系统分析(MSA)在产品控制和过程改进中的重要性;—具备开展测量系统分析(MSA)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建立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量化方法、可测量指标和接受准则,从而作出专业、客观的评价。2)、对企业使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确定新购或经维修、校准合格后的测量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时能提供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数据,对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进行适当的可靠性统计研究,以了解测量系统是否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和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和符合顾客的要求和需求。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10、测量系统分析(MSA)实施的时机和范围凡组织在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均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新产品;■因设计记录、规范和工程更改所引起的产品更改;■常规产品(老产品/旧产品);■特别是以上产品中被确定为产品特殊特性所使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只针对产品特性所使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而对过程特性所使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则不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11、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质量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制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确定在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内容、预计完成时间、负责部门/人员、分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质量部、生产部和相关部门执行。■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工作/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公司内部或外部的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课程培训/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或获得相关证书,方可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第一节测量系统分析概述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序号量具名称量具编号产品特性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分析频率预计完成时间/日期产品特殊特性(符号)备注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GR&R)假设检验分析法1游标卡尺YBKC0001内径√√1年/1次2004/05/102硬度计YDJ0002硬度√1年/1次2004/05/10◎3千分卡尺QFKC0001外径√√1年/1次2004/05/10◎4通/止规TZG0001内径√1年/1次2004/05/10备注核准审查制表制定部门:质量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制定日期:2004年05月01日QR-726-2-01A0测量:量具:测量系统:测量系统误差:准确度:分辨率:可视分辨率:评价人变差:零件变差:零件间变差:校准周期:能力:置信区间:方差分析:交互作用:长期能力:校准:受控:不受控:位置变差第二节基本术语第二节基本术语1、基准值:被承认的一个被测体的数值,作为一致同意的用于进行比较的基准或标准样本:一个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论值或确定值;一个基于某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指定值;一个基于某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试验工作产生的一致同意值;对于具体用途,采用接受的参考方法获得的一个同意值。该值包含特定数量的定义,并为其他已知目的的自然被接受,有时是按惯例被接受。注:与基准值同义使用的其它术语:已接受的基准值、已接受值、惯用值、惯用真值、指定值、最佳估计值、标准值、标准测量。第二节基本术语第二节基本术语第二节基本术语第二节基本术语第二节基本术语第二节基本术语位置变差准确度偏倚稳定性线性系统变差能力性能不确定度第二节基本术语宽度变差精密度重复性再现性GRR或量具R&R测量系统能力测量系统性能灵敏度一致性均一性第三节测量过程操作通用过程决定需要控制的过程输出测量过程测量值测量分析输入第三节测量过程测量和分析活动是一个过程一测量过程。所有的过程控制管理,统计或逻辑计数均能应用。首先必须确定顾客和他们的需要。顾客—过程所有者,希望用最小的努力作出正确的决定。管理者必须提供资源以采购对于测量过程来说是充分且必要的设备。但是采购最好的或最新的测量设备未必能保证做出正确的生产过程控制决定。第三节测量过程设备仅仅是测量过程的一部分,过程所有者必须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及如何分析和解释结果,因此管理者也必须提供清楚的操作定义和标准以及培训和支持。过程的所有者有监视和控制测量过程以确保过程稳定和正确的义务,这包括全部的测量系统分析观点—量具的研究、程序、使用者及环境,例如正常操作条件。一、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相一致。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对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遗憾的是,具有这样理想统计特性的测量系统几乎不存在,因此过程管理者必须采用具有不太理想统计特性的测量系统。一个测量系统的质量经常仅用其多次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确定。一、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尽管每一个测量系统可能被要求有不同的统计特性,但有一些基本特性用于定义“好的”测量系统,包括: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或规范控制限,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