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史主讲:范晓婷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第一节两宋时期的货币一、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贱金属+贵金属)二、宋代的纸币(交子+会子)第二节两宋时期的信用一、高利贷资本的活跃及其作用二、存款、兑换与汇兑业务三、商业信用第三节两宋时期的金融理论一、货币的本质、职能与铸币理论二、纸币理论三、围绕官营借贷的争论第一节两宋时期的货币北宋(960-1127年),后周+陈桥兵变+先南后北+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耻南宋(1127-1279年),绍兴和议+联蒙灭金+崖山海战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货币总体情况:以钱为主,铜钱大量出现在流通领域;产生纸币交子和会子;白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绢帛逐渐丧失货币职能,退回日用品地位。一、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宋代钱币的特点1.币材种类多:铜钱、铁钱、纸币2.流通具有地方性(1)北宋:十三路专用铜钱;各别路专用铁钱;陕府西路、河东路铜铁兼用。(2)南宋:东南用铜钱;四川用铁钱(各地都用纸币)3.钱币分大小,铜铁钱比价不固定:有小平钱和折二钱两种,往往还有折三、折五与当十钱。4.钱名种类繁多:盛行年号钱,每改一次年号铸一种钱。北宋以铜钱、小平钱为主,南宋以铁钱、折二钱为主。(一)铜钱、铁钱宋代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小生产方式作为其基础,因而市场交易具有细碎性的特点。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则能够适应小商品生产,决定着铜钱是宋代主要的货币。1.宋太祖-赵匡胤:宋元通宝(第一种钱,不是年号钱)2.宋太宗-赵匡义:重视铸造货币太平兴国年间:太平通宝(宋朝年号钱的开端,四川、福建等地铸铁钱)淳化五年:淳化元宝(也有铁钱,分大小两种,大钱当十钱)至道年间:设池州钱监,铸至道元宝,钱监增加,铸造钱币数量增多3.宋真宗-赵恒设江州、建州钱监,四个著名钱监:+饶州、池州咸平年间每年铸造135万贯铜钱;景德年间达180余万贯。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4.宋仁宗-赵祯: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军费骤增,三年交战,1044年签订“庆历和议“也称“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政府在陕西、河东大量铸造、发行小铁钱、当十大铁钱、当十大铜钱;令内地铸造铜钱铁钱运输到陕西以解决军费问题,引起盗铸盛行、币制混乱、物价飞涨。5.宋神宗-赵顼:钱币铸造达到鼎盛实行新货币政策,放宽铜禁、钱禁,允许私造铜器和携带铜钱出境;大力开发金属矿产,发展铸钱业。增设多处钱监,基本分布在全宋境内,至元丰年间,每年铸铜钱506万贯,铁钱88万贯,合计600万贯,是宋代铸币最高记录。6.宋哲宗:货币铸造发行逐渐衰落,钱监与铸钱数量减少7.宋徽宋:钱法屡变,空前混乱钱荒问题北宋1.铜钱数量无法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铜钱大量囤积在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大高利贷者手中;3.销毁铜钱、改铸铜器;4.大量外流,流向辽、西夏、金,从海路运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小农深受钱荒之害货币流通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收获季节,短时间内大量商品涌向市场,货币市场需求量大且集中,容易造成农产品出售困难、物价低廉,出现钱重物轻,产生钱荒的感觉。南宋1.铜钱数量无法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南宋初年货币流通,铜钱含铜量实值远超面值,销毁铜钱改造铜器现象普遍;3.铜钱、铜器外流南海诸国、金;4.矿冶生产日趋衰落,铜钱铸造量减少。铜钱供需矛盾:市场铜钱需求量大&铜钱退出市场市场铜钱需求量大:商品经济发展+零细交易需要铜钱+货币政策要求在赋税征收方面长期实行钱会中半政策;铜钱退出市场:纸币驱逐铜钱退出流通领域+铜钱铸造量减少。(二)金银和金银钱1.黄金:与唐代相比有所发展,但并不显著。支付手段显著,用于赏赐、政府开支、赋税交纳、贿赂等等;贮藏手段;偶尔作为价值尺度;但不具备流通手段。——黄金在宋代没有实现货币化,并非真正货币。原因:不具备转化为货币的条件(1)黄金比白银稀少,生产成本更高,而唐宋时期的交换尚不足以维持相当规模的黄金专业化生产;(2)黄金自身单位价值含量大,与普通商品乃至白银的比价过高,难以适应交换需要,无法与商品世界的抽象价值形成稳定的通约关系;(3)总量有限,且不便于分割。2.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历史过程(1)晚唐至北宋中叶,白银岁不是货币,但已逐步具备货币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条件(商品流通);(2)宋神宗时,白银货币化启动,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南宋孝宗时,交换价值比较稳定地附着在白银上,初步实现货币化。但主要在远距离贸易和批发贸易中流通,未在城乡各地普遍使用;开始突破政权界限,超越南宋政权辖区,在金统治在的北中国展开。白银货币化发展原因(1)白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价值较小的铜钱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需要价值更大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弥补铜钱不足。白银比铜钱价值大,又比黄金小,特别适合市场发展需求。(2)宋需每年向临近民族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交纳岁币,以银代钱。这些民族与西域有贸易关系,而西域通行白银。(3)五代以来各地货币不统一,只有银、绢不分地区、通行全国。3.金银钱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金银钱最多的朝代;分为两类:一类形制、钱文和铜钱基本一致,但质地是金银;一类是厌胜钱。宋代金银前主要掌握在宫廷富贵人家手中,多用于典礼,还不作为货币使用。二、宋代的纸币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促使市场需要更多且更轻便的货币。铜钱铁钱是贱金属铸币,适合小额交易,难以满足大宗贸易需求;而白银价值昂贵、数量有限;纸币于是产生。2.防止铜钱外流:宋代存在不同货币区,禁止运钱出境,铁钱笨重值小,携带不便。3.政府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威胁、侵略,军费开支巨大,经常靠发行纸币弥补开支。(一)北宋纸币:交子1.交子首先在四川产生(1)根本原因:唐末五代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而四川僻处一隅,社会长期安定,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市场需要纸币代替铸币。(2)四川地区主要使用铁钱,体积大、分量重,购买力小,贸易极为不便。(3)历史借鉴:四川悠久的信用事业。最早采用兑换券,信用事业发展较好。(4)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楮纸坚韧耐久、细白光滑,是最佳用纸。(5)四川雕版印刷业很发达蜀刻雕版多用梨木,纹细质优,便于长期保存,印刷出的交子朱墨间错,有屋木人物、隐秘题号,难于仿造。2.交子的发展阶段(1)作为一种褚券自由发行,代替铁钱流通。临时填写(2)大中祥符之前由十六家富商主持,末政府接办。随时可兑现,但每贯收30文手续费,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交子户。每年收获季节发行最多。金额临时填写(3)仁宗1023年,政府设置益州交子务,改由官办,”官交子“,可以规定流通范围和兑钱数目。3.分界发行,四川兑界为两年,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设立兑界原因:楮纸易毁损,以旧换新杜绝作伪纠纷;到期回纳可多收取”纸墨费”4.交子流通区域限于四川,后向河东、陕西推行都以失败告终。1107年,改交子务为钱引务。5.交子的信用种类(1)早期交子:纳钱请交,是民间的兑换券,是随时可兑换的纸币(2)官办后“官交子”:初期也可兑换纸币;后被政府用来解决财政困难,交子制度发生变化:发行制度和收兑制度,由”纳钱请交“变为财政发行,交子变为不可兑换的纸币,只能用旧交子兑换新交子,开始贬值。——交子已由可兑换纸币变成国家强制流通的纸币6.纸币交子的作用(1)代替金属货币,可节约社会资财用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2)纸币量轻、额大、便于携带使用,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3)促进了印刷技术的进步。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二)南宋纸币:关子+会子1.最初发行关子(1)最初为汇票性质,近似飞钱,南宋成为流通纸币。(2)分为下列几种:现钱关子:专门兑换现钱,不能兑换茶盐铜钱关子:一贯合现钱770文金银关子:专门兑换金银珍宝公据关子:不能算真正货币,凭公据领茶、盐、香、矾等商品。(1)钱寄托后开出的汇票,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由临安府经营交引铺的富商创立的便钱会子;(2)后由民营转官营,由临安府统一发行;(3)户部接替临安府发行,会子越出两浙流通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全国性纸币;(4)政府设立”行在会子务“主管会子发行,会子取得法定货币资格;(5)政府订立兑界、界额,将其纳入规范化轨道发行第一界会子。最初面额一贯为一会,后增发200文、300文、500文。2.会子:民间自发信用货币演变为法定纸币地方性纸币:川引、湖会(通行于湖广)、淮交(通行于两淮州县)(1)钱寄托后开出的汇票,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由临安府经营交引铺的富商创立的便钱会子;(2)后由民营转官营,由临安府统一发行;(3)户部接替临安府发行,会子越出两浙流通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全国性纸币;(4)政府设立”行在会子务“主管会子发行,会子取得法定货币资格;(5)政府订立兑界、界额,将其纳入规范化轨道发行第一界会子。最初面额一贯为一会,后增发200文、300文、500文。3.会子膨胀地方性纸币:川引、湖会(通行于湖广)、淮交(通行于两淮州县)交子和会子都经历了从可兑换纸币向不可兑换纸币发展的过程,纸币信用发生根本变化。民营:东南会子,可兑换纸币;官营:户部发行,不可兑换纸币,需靠国家信用强制流通。但国家提供信用不完全,不可用于交纳赋税、购买茶盐等专卖商品,必须和铜钱搭配使用,采取钱会中半形式。4.会子信用类型5.会子币值(1)可兑换和不可兑换币值可兑换纸币——币值决定于兑换情况,可按面额兑换则不贬值;不可兑换纸币——如果发行量增加,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便降低,则贬值。(2)会子币值变化南宋前期发行纸币谨慎,会子币值稳定,宋孝宗管理经验:实行钱会中半制度、控制会子发行数量;宋光宗后,会子逐渐贬值;宋宁宗开禧年间,南宋与金、蒙古战争不断,大量发行会子,导致贬值、通货膨胀。政府试图增加金属货币供给和减少会子发行来减缓问题,但收效不大。增加金属货币并非易事:铜钱销毁制造铜器、对外贸易流出(金、高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爪哇、印度、非洲)、矿冶生产衰落。金采取多种措施吸取南宋铜钱?金对南宋铜钱的估值较高,宋朝“短陌”现象普遍,通常70文当成一陌,而南宋铜钱进入金国境内,有时一二十文即可为陌。所以,铜钱在金国的购买力高于南宋,吸引了更多的南宋商人争相进入榷场,用铜钱购买金国货物,自发地推动铜钱从购买力相对较低的南宋流入金。(三)纸币和金属货币的关系可兑换纸币是金属货币流通的表现;不可兑换纸币则与金属货币相对立,排挤其退出流通领域而成为贮藏货币,尤其当纸币贬值时。“楮行而钱益少”北宋金融中心:汴梁南宋金融中心:临安一、高利贷(一)高利贷网络形成:宋代高利贷标志第一放贷人:以“库户、钱民、钱人、钱主”为中心(总行)第二放贷人—代理人:行钱,发展成专门职业(支行)闲钱多得烫手的“钱民”,业务繁忙,分身乏术,遂委托、雇请“行钱”为代理人,代为放债经营。至于利息,共同瓜分,瓜分比通常是五五开。“行钱”无本取利,自然积极性高。行钱越多,高利贷网络越密集,活动范围越大。第二节两宋时期的信用开封有个“大桶张家”,超级土豪,手下一大班子行钱。某天,张家的二世祖到行钱孙“助教家”作客,老孙办酒置席款待这爷,喊闺女劝酒,“容色绝世”,二世祖要求娶做媳妇。老孙眼睛一亮,却怪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您老的家奴,家奴做了郎主的丈人,会被亲邻笑话的。——王明清的《投辖录》江西抚州有个贩布起家的陈泰,发财后,放高利贷给附近州县,生意红火。淳熙五年(1178年),老陈到乐安县讨债,却小命呜呼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