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特岗考试教育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心学的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4、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5、内容体系: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6、教心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7、教心学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心里特征:1、童年期,懵懂,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2、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到了14、15岁,个体发展进入青年初期,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步与成人接近。4、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A/单向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A、多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去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6、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7、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8、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9、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10、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11、性格差异:一、性格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2、理智特征3、情绪特征4、意志特征。二、性格类型差异:1、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3、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心理自我。12、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揍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13、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14、认知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的测量。2、智力的差异。15、特殊儿童类型:1、智力超常儿童。2、弱智儿童。3、学习困难学生。4、聋哑盲儿童。16、特殊儿童的教育:1、随班就读。2、普通班家巡回辅导。3、普通版加资源教室。4、设置特殊班。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实质:1、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2、人类学习:1、获得经验和知识。2、改造世界3、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3、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4、学生学习的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5、加涅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6、加涅学习结果分类::①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②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③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④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⑤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7、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8、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9、认知学习理论:1、苛勤的完形一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掌习论。3、喜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掌习论。10、构建主义学习理论:1、构建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2、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第四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2、学习动机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3、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2、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论。5、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6、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比如,数学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平面几何的学习影响着立体几何的学习;在学校中形成的爱护公物的规范行为也影响到此类行为在校外时的表现。2、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3、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潜意识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理论。5、现代的迁移理论:1、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2、另一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6、传统迁移与现代迁移的比较:就传统与现代的迁移研究来看,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而现代的迁移研究则是比较微观、细致的,较重视迁移的认知特性的探讨,对迁移过程的认知成分、迁移得以发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这促进了迁移研究的深化。可以说,迁移实质上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来实现。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8、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知识学习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别结合学习。3、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知识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5、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6、知识概括的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况。7、有效的知识概括的方法: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8、知识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9、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分散,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第七章技能的形成1、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是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2、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3、技能的作用: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随意动作或无规则的动作,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它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经验获得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实现的。通过心智活动,对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更高级的理性经验。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4、操作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动作品质差、动作结构差、动作控制低、动作效能慢)。3、动作的整合(较前一阶段好)。4、操作的熟练(达到优)。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6、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联结,自动化)7、心智技能的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8、心智技能注意: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第八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的特征: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③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2、学习策略的类型: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3、典型的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划线。二、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