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1、研究时间报告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2、研究范围报告分析的地域范围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东区)现代医疗器械园”、“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和“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3、数据说明报告中未标明来源的图表、相关数据均取自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统计年报》2003-2006年。目录一、张江高科技园区整体发展情况1(一)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张江模式”1(二)敢于领先,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4(三)主动升级,研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7(四)引育结合,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9(五)营造环境,产业配套体系日趋成熟11(六)适用培养,高科技“人才谷”逐渐形成15二、张江高科技园区具体产业发展分析17(一)集成电路产业17(二)生物医药产业20(三)软件产业26(四)文化科技创意产业29(五)金融信息服务产业31(六)光电子产业32(七)其它新兴产业34前言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五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1999年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张江园区实现了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崛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密集区域、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区域、高科技企业的富集区域,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2006年底,园区内经营企业达1123家,注册企业4862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981家,吸引外商投资总额162.91亿美元;内资企业2881家,吸引注册资本153.12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19.05亿元人民币,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123.58亿元。园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活动经费投入达43.6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项目突破1000个,其中进入成果应用阶段的科研项目达355个。园区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浦东新区级研发机构88家,累计申请专利5594项,已授权专利1571项,其中2006年专利申请数量达2257项。06年随着“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等一批国家级试验区、试点园区和产业基地的相继成立,园区在国家高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稳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已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知名企业、中外企业研发中心的重要集聚地。截止2006年底,园区内经上海市外经贸委等部门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总数为60家,占上海市总量的1/3强;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4家在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进驻园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0家。研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重大创新成果。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园区有5家企业获得殊荣,其中,由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研制和开发的“展芯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获二等奖的“冠脉药物洗脱支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拥有该技术的第二个国家;宝信软件、飞田通信等共同研究的“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二等奖,该系统对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运行效率,改善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建设和谐城市交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参与研发的“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也获得了二等奖,它实现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10万亿次研发与应用的“双跨越”,推动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同时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成为我国国家网络最大的主节点,在我国网络建设中担当枢纽作用。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批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相关产业领域的领头羊。中芯国际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排名第三,且已掌握实验室45纳米芯片制造技术;园区内集成电路制造三巨头——中芯、宏力、华虹,2006年实现销售额121.61亿元,占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的77.5%,占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37.6%。微创医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药缓释血管支架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已进入日本、欧洲、南美等多个国家;宝信软件占全国钢铁信息软件市场的45%;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共同分享了国内网络游戏产业40%的市场份额。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使一批企业创始者、管理者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汝京、宏力半导体董事长邹世昌、盛大网络CEO陈天桥、第九城市CEO朱骏、展讯通信CEO武平、微创医疗CEO常兆华等一批企业家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06年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张江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已入围五星级开发区之列,在政府与政策、产业氛围、服务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等关键性要素指标上均排名第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满足高端客户对特制建筑的强烈需求,园区开展“产业共性化需求与园区个性化特色兼具”的建筑产品标准研究。同时,园区已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点、浦东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并成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试验园区,从而为园区企业提供从接收专利到法律援助,以及情报检索、代理和配套等一系列服务。业孵化方面,园区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帮助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积极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股份制改制,支持其上市。一批创新企业从张江园区走出,在资本市场的孕育中快速壮大。截止2006年底,园区内已有复旦张江、盛大、九城等11家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过去,园区以务实精神、创新服务,实现了人才、企业、研发等要素的集聚,形成了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繁荣发展,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光电子、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展望未来,园区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借助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实质发展阶段的东风,积极探索高科技园区区域合作创新、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塑造园区服务化、金融化、生态化的新特征,拓展新舞台,争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向“下一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领跑者”的目标前进。一、张江高科技园区整体发展情况1992年批准设立以来,伴随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实施,园区逐渐肩负起引领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塑造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实现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历史重任。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园区各项经济指标不断跃上新台阶,涌现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乃至世界级水平的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在国内相关产业技术领域处于引领地位的科技企业,造就了一批引领高科技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园区不断改革创新,面对研发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对城市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打造“科技城”的新目标;面对园区产业配套管理服务功能的新需求,张江集团提出了打造“服务集成商”的新战略。(一)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张江模式”多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试基地,创新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张江模式”。江模式”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两大动力、两类资源和两种能力”。通过政府与市场力量协调推动,充分整合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园区形成了一个以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为核心的产业孵化平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程服务,走出了一条产业技术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正如美国园区经济研究学者罗杰斯所说,张江园区发展依靠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同时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形成开发合力,整合各种开发资源,形成了不同于“硅谷模式”的“张江模式”(如图1.1.1)。一个平台:园区逐步构建了一个面向世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从研发创新到产业转化全过程服务的专业、高效的产业孵化平台。形成了从提供公共配套服务到为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多层次服务平台,形成了从园区级、省市级到国家级的多能级企业孵化平台体系,营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服务环境。两大动力:“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合作协调,为园区高效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政府大力扶持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园区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广泛而有效的参与。政府参与园区发展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提供和角色的合理定位,更在于与市场运作保持一种动态的合作协调。比如,为营造园区良好的资本环境,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园区科技资助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来撬动更多的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民间资本对高科技产业的关注和投入,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两类资源:有效地整合运用国内和国外两类资源,是园区能够迅速实现功能转型升级、形成研发创新资源集聚的基础。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的发展充分整合了国际上的产业、技术和研究资源;也不同于国外其它园区,园区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借助政府支持,集聚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展讯的成功正是整合全球资源,构筑美国硅谷和中国大陆两地优势互为嫁接的“硅谷-大陆”发展模式的代表。美国硅谷有成熟的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资本运作体系,中国大陆有巨大的市场、主要客户和质高量足的人才。展讯把两者完美嫁接,创造了自主创新的奇迹。两种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是园区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得益于园区较完善的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资本化服务体系,园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张江创新指数”达到历史高点131.3点,比2005年提高了12.8点;一批研发成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成为行业领头羊;大量正处于产业化前夕的成果,也为园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补充了后劲。园区研发创新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以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研发中心,以GE、诺华、杜邦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集聚张江。(二)敢于领先,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敢于突破,敢于领先:率先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创新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率先构建面向自主研发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了创新资源的快速集聚;率先确立以技术引领为核心的企业培育目标,培育出一批技术领先和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的企业。1、以控制产业链高端为手段,走出通过培育研发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道路园区较早意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不断增强研发创新能力。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已集聚了一批设计类企业,包括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Fabless企业、设计服务企业、IP企业、EDA工具企业、样品测试分析企业、失效诊断企业和系统方案企业等,而且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如上海华虹的“交通一卡通”芯片和第二代身份证芯片、格科微的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等都相继开发成功。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迅速增强,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如中信国健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三维生物公司研发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等。2、以培育技术引领型企业为目标,走出了“以点带线,聚线成面”的产业发展道路园区尤其关注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关注参与国家、国际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园区发展的一个个亮点。以这些企业亮点为核心带动产业上下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以点带线”的产业发展特色。而这些各具特色的“产业线”相互交织,达到“聚线成面”的产业发展效果,提升了园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如宝信软件,不仅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而且参与MES标准的制定,相关产品占据国内40%以上的市场,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构筑钢铁软件方面的研发创新服务链;普元软件站在世界SOA架构的顶端,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占据面向构件平台55%的市场;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占据了国内网络游戏市场4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3、以产业融合创新为突破方向,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生态集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