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5月31日引言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我希望从解释文化产业概念入手,解读中央关于十二五期间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分析未来5-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最后提出如何实现结构调整抓住机遇实现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的文化工业定义,较接近法兰克福学派: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英国创意产业定义是目前的经典定义,突出了个人原创性质,这一特征恰好与以上文化工业定义对立起来:“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及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联合国的概念具有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特点,英国的概念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我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既有带有文化工业色彩的产业活动,也有基于数字技术产业活动,因此概念比较宽泛。我们也注意到,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实际上没有区分事业产业,这也是为了统计便利。我国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因此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发展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涵盖了不同的行业门类。因此,必须将文化产业的概念放在历史维度中加以考察,才能建立起理解的框架。第一个问题:从历史逻辑理解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关键是要掌握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我准备讲三个问题:•1,从经济到文化•2,从文化到经济•3,全球化条件下当代文化产业新特点1:从经济到文化:•第一产业为主的阶段: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agriculture-basedeconomy)•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manufacture-basedeconomy)•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service-based-economy)•第四产业为主的阶段:以知识性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第五产业为主的阶段:以艺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arts-basedeconomy)2,从文化到经济:•第一阶段:传统文化阶段,以脱离大众的精英文化为标志:“a—c”,即:arts(文化艺术原创)—consumer,collector(消费者和收藏者)。•第二阶段:从传统文化到商业文化,精英文化为媒介技术和文化市场所中介:“a-b-c”,即:arts(文化艺术原创)—business(商业媒0介)—consumer(消费者)。•第三阶段:从商业文化到文化产业,将商业文化建立在大众传媒的基础上:a—bms—c,即:arts(文化艺术原创)—businessmedias(多种商业媒体)—consumers(不同媒体的消费者)。•第四阶段:从文化产业到内容产业,传媒汇流引发产业重组和整体格局变化:a—Bmc—c,即arts(文化艺术原创)—Businessdigitalmedias各种数字商业媒体)—consumers(不同媒体的消费者)•第五阶段:从内容产业到创意产业:国民经济从总体上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As—Cs”,创造(资源开发、创造概念和符号)消费(行销、广告、包装、销售)并且再创造(新一轮资源开发和概念创造)。3,全球化条件下当代文化产业新特点•1、经济全球化的结构分层趋势。•2、文化产业的全球不对称竞争趋势。•3、全球文化产业竞争国家化和大城市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结构分层趋势•经济的“国际化”已经向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国家疆界为基础的产业布局正在向超越国家的全球经济格局发展。首先实现了产业升级的国家主导国际性产业结构的变动,它们不断地将产业结构低端转移到次级国家,从而形成国际性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全球性“三层结构”的分工格局已经形成(纳斯比特)。•已经进入以文化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以先进的传媒技术负载文化符号以及文化价值观念,主导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以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2、文化产业的全球不对称竞争趋势•进入文化经济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居于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集中全球绝大部分传媒手段,垄断文化内容的传播,输出文化资本,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占领全球文化市场,并通过修订国际贸易规则,将其他发展阶段的国家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形成全面优势。•他们不但收取“以独立形态出现”的文化产品销售的红利,而且以文化品牌整合不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通过文化影响攫取超额利润。•全球性的文化产业不对称竞争趋势已经形成,发展中国家面临新一轮不平等发展形势:在经历了出口自然资源,进口工业制成品的不平等发展阶段后,又面临出口文化资源,进口文化制成品的新的不平等发展阶段。3、全球文化产业竞争国家化和大城市化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文化产业从产业间分工走向产业内分工,进而走向产品价值链分工,并且出现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性分工和地域性集聚现象。•全球化使竞争加剧,资金、技术、人才及信息流动迅速,形成全球化的营运模式,令产品的构思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推销的产业链(productionchain)可以分隔进行。例如在先进经济地区设计产品和营造文化品牌,在工资低廉的地区制造以降低成本,再向广阔的区域推销产品以扩大收益,然后再以优质生活来回收海外利润。•从英国提出创意产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围绕一些国际性都市,已经出现了一批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意产业中心区域。全球性“文化创意经济社会”正在到来。(图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图)第二个问题: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1、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2006年,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发展的专项性规划。•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完成了从传统的文化行业到新兴产业部门的转型。•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正式位列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中。•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2、对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解释十二五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根据一般的说法,成为“支柱产业”的最低标准是占GDP总量5%,因此,如果中国文化产业要在2015年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在GDP中占比提升一倍。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增率设定为7%,并指出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根据这个数字,文化产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总量应是2.75万亿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从2010年1万亿左右到2015年要实现年增率大约22%。十二五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实现以上目标是否可能?从市场空间看,中国文化产业下一个十年有5大机会:(1)文化产业作为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机会经济危机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投资与消费、外贸和内需更为平衡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作为消费者服务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证明,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0000亿元以上,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而文化产业统计只有8400亿元左右,只达到同样发展水平国家的1/5。未来10年中国的文化消费有巨大的释放空间。(2)文化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机会经济危机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低技术和低文化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将逐步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的“中国创造”所取代,文化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将开辟新的战略方向。根据研究,目前我国年人均品牌授权商品销售额只有0.7美元,如果达到日本人均91美元水平,将形成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场;如果到美国人均365美元水平,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700亿美元。未来10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中国创造”这个新的战略方向上大有可为。(3)当代文化产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机会经济危机将会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技术创新、业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文化产业将渗入和影响一系列相关产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支撑新的经济增长根据研究,由于2008年以来电讯部门第三代移动通讯(3G)以及广电部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同时推出,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拉动上万亿元的投资,其中将有数千亿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空间。(4)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城市化产业的发展机会经济危机将推动中国新一轮城市化发展,文化产业将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高铁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一大批2-3线城市的区位性质,兴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这一轮城市化的发展显然是“文化主导”的,在经过了10年发展文化产业的洗礼后,地方政府领导普遍开始实施“后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大量新颖和别具特色的文化设施涌现出来,“文化地产”、“创意地产”成为城市里亮丽的风景。(5)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球化产业的发展机会经济危机将推动全球贸易格局和文化产业格局变化,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改变,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也将会改变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创意产品出口国。根据国家版权局的数字,10年前中国的版权贸易大约是10:1左右,2009年这一距离已经缩小到大约3:1。经济危机来临后,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文化资本竞争。•《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要将思路从加快文化产业“增长”转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上来,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速度,更好地参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之点:全面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而转变发展方式最根本之点在于,从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转为市场为主导的增长方式,真正确立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2.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全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文化产业既是消费者服务业,也是生产者服务业。前10年文化体制改革释放了文化产业作为消费者服务业的潜力,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今后十年文化产业将着重于参与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满足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性服务需要。“十二五”规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强调,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关注,构成了今后5年中国文化产业的主攻方向。3.形成适度合理的文化产业集中度:大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并举•近年来,我们着力“盘活存量”,以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做大做强中国文化产业,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对于放开市场,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强调不够。今后几年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甚至关注和支持专业个人的自我就业这种网络条件下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4.形成适度多元的文化产业技术结构:高现代科技和高传统工艺并举•世界性的趋势是:“高技术”和“高情感”相依存,科技越是发达,传统工艺越是复兴,全世界顶级奢侈品大多为手工制品,称为“时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