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溅()——抵()——搔()——浑()——胜()——簪()——jiàn溅落dǐ值得sāo用指甲挠zānshē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ún译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感于时事,对花而伤感流泪,因为感伤离别,听到鸟鸣也感到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绵的战火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发越搔越短,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合作探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从结构和对比手法两方面谈谈你的感受。(赏析)结构:对仗工整对比:“国破”的衰败与“城春”的生机作对比,(一“破”一“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国都残破,乱草丛生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令人满目萧然,更抒发了作者内心忧国伤时的情怀。▲合作探究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破”一“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国都残破,乱草丛生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令人满目萧然,更抒发了作者内心忧国伤时的情怀。▲合作探究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有感于时事,对花而伤感流泪,因为感伤离别,听到鸟鸣也感到惊心。“感时”表现了诗人忧国的情感,“恨别”表现了诗人思家的情感,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合作探究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合作探究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战争的持久,家书的珍贵表现了诗人久盼音信不至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的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椎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理解填空:1.《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句子:2.表达诗人感时恨别的复杂情怀的句子:,。3.描绘了国都残破,乱草丛生景象的诗句4.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