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学语文模块三文学之魅2020/3/31《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老子一、《诗经》(三首)▲桃夭★葛生○柏舟2020/3/32《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学习要点•1.结合远古歌谣学习,理解文学起源于劳动的道理。•2.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3.掌握《诗经》的思想艺术特点,并能结合相关作品进行分析。2020/3/33《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等。•“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本名《诗》,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2020/3/34《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删诗说献诗说采诗说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国语·周语》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司马迁《史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2020/3/35《诗经》(桃夭、葛生、柏舟)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诗经》组成部分2020/3/36《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1.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2.反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3.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4.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2020/3/37《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诗经》艺术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2020/3/38《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1.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4.丰富的词汇与和谐的韵律。2020/3/39《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诗经》民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诗经》中的优秀民歌大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具有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社会意义。在创作方面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2.《诗经》中的优秀民歌真切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经》优秀民歌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开始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从而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3.《诗经》中的优秀民歌作品,在艺术风格、手法和语言技巧等各方面对后代文学有巨大影响。其中的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法则,为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上所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2020/3/310《诗经》(桃夭、葛生、柏舟)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相高,故有齐、鲁(韩、毛)四家之目。——〔唐〕皎然《诗式》“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评2020/3/311《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020/3/312《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020/3/313《诗经》(桃夭、葛生、柏舟)今译•桃树长得多么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桃树长得多么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桃树长得多么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2020/3/314《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赏析•本篇选自《诗经·周南》。这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民歌。诗以桃树起兴,用艳丽的桃花、丰硕的成果和茂盛的枝叶反复比喻姑娘的出嫁正合时机,写得乐观、轻快。•首章以鲜艳火红的桃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告诉人们,这个时候她多么适合有一个温馨的家。第二章以桃树的累累果实比喻姑娘将来多子多福。第三章以桃树茂密的枝叶比喻姑娘将来家庭和睦兴旺的景象。全诗三章,重章叠句,反复咏叹,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抒写了姑娘出嫁的好时机,给人以温馨之感。2020/3/315《诗经》(桃夭、葛生、柏舟)桃夭门大桥2020/3/316《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国风•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葛生蒙棘,蔹蔓于域。2020/3/317《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国风•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2020/3/318《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葛藤缠绕着荆树,蔹草蔓延上山野。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岭谁同住?•葛藤缠绕着枣树,蔹草蔓延遍坟地。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外谁同息?•角枕颜色光灿灿,锦被鲜艳亮闪闪。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外谁同在。•夏日炎炎时日长,冬夜漫漫寒难耐。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到你墓室中。冬夜漫漫寒难耐,夏日炎炎时日长。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到你墓穴中。今译2020/3/319《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赏析•本篇选自《诗经·唐风》。这是一个妇女悼念亡夫的诗。诗以蔓生藤类植物起兴,以蔓生藤类植物必须依附于其他植物才能生存的现实,比喻女子和丈夫互为依存的关系,写得十分悲伤、凄凉。•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的和谐美好。•采用“赋”的笔法,体现了该诗“温柔敦厚”的风格,也体现了儒家“中庸”文化的特征。2020/3/320《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赏析•全诗五章,第一章写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丈夫离开了人间,孤孤单单地长眠地下。•第二章写葛藤荆棘覆盖了墓穴,独眠墓中的丈夫谁来陪伴他呢?•第三章回想丈夫下葬时,自己曾用漂亮的枕头和被子为丈夫敛尸。•第四章、第五章写她今后岁月漫长,无依无靠,只希望死后能同亡夫葬在一起。2020/3/321《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赏析•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赋”“比”“兴”手法。•开头一章的“兴”引出话题,“比”表明相依为命的夫妻关系。丈夫突然离开人世,生者和死者都变得孤苦伶仃,渲染了凄凉、悲伤的气氛。•第三、四、五章先追忆丈夫下葬时的情形,再无限愁苦地反复叙说今后难熬的漫长岁月,最后表示死后要与丈夫同处一室。2020/3/322《诗经》(桃夭、葛生、柏舟)李茂山——烟雨蒙蒙第一次偶然相逢烟正蒙蒙雨正蒙蒙第二次偶然相逢烟又蒙蒙雨又蒙蒙从此后惊涛骇浪爱也汹汹恨也汹汹从此后天崩地裂恩也匆匆怨也匆匆想当初何必相逢烟正蒙蒙雨正蒙蒙细思量宁可相逢烟又蒙蒙雨又蒙蒙问世间情为何物魂也相从梦也相从叹世间情为何物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魂也相从梦也相从叹世间情为何物生也相从死也相从从此后天崩地裂恩也相从怨也相从生也相从死也相从2020/3/323《诗经》(桃夭、葛生、柏舟)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词•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第二首——《诗经•邶(音贝)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第五首——唐•元稹(同缜)《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020/3/324《诗经》(桃夭、葛生、柏舟)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词•第六首——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第七首——北宋•贺铸《鹧鸪天》之:•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第八首——南宋•陆游《沈园二首》之:•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第九首——南宋•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之:•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第十首——清•纳兰性德《沁园春》之:•“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2020/3/325《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国风•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2020/3/326《诗经》(桃夭、葛生、柏舟)国风•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音旦)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2020/3/327《诗经》(桃夭、葛生、柏舟)赏析•本篇选自《诗经·鄘风》。描写一个女子在郊游时爱上了一个青年男子,可是母亲却要给她另选对象,她大胆反抗,发誓不改变自己的心志。•全诗分两章,抒发了主人公对母亲不谅解自己选择的爱情的怨和愤。主人公发出的宁死不变心的誓言,是对于不能自主的婚姻制度的强烈抗议。诗反复咏叹,写得大胆而直爽,感情粗犷而真诚。2020/3/328《诗经》(桃夭、葛生、柏舟)2020/3/329《诗经》(桃夭、葛生、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