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复习提纲《政治生活》第1页共8页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一)国家:1.含义、性质: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根本属性--国体。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最真实(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最管用(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3)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二)公民(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该履行的政治义务。)1.三大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含义:选举或者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②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①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②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主体:公民;对象: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方式: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2.四大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三个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含义: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①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一起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②要求: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①原因:国家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4.五种参与途径(1)民主选举①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还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②我国的采用的选举方式:直接与间接相结合,普遍的差额选举。③四种选举方式比较民主协商(新教材增加)2019复习提纲《政治生活》第2页共8页比较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优点能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难以操作,选举成本高难以将每个选民的意愿充分直接地表达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民的自由选择,误以为已“内定”,积极性受影响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发生范围①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①县以上(市、省、全国)的人大代表②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选国家主席等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2)民主决策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间接(选举代表进入决策机关)和直接(三“社”一“专”)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②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④社会听证制度—平衡各方利益,发现问题,修正、完善方案。意义:①对决策者: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②对公民:促进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3)民主管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村民自治为例①村委会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内容:干部民选—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大事民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由村民会议(不是村委会)讨论决定;常事民管--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工作民监--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委会和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③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在基层民主自治中,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4)民主监督①渠道: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②意义: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工作;有助于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③要求: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勇于使用监督权;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5)民主协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的基层民主协商主要包括乡镇、街道的协商,行政村、社区的协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协商。5.基本要求: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衡量政治参与有序与无序的准绳:法律和规则)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一)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二)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三)政府的职能(五位一体)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民主、专政)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市场监管)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教科文卫体事业)2019复习提纲《政治生活》第3页共8页4、加强社会建设(目的:保证幼有所教,学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6、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四)依法行政1.是什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2.为什么:(1)必要性:根本上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对人民)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对政府)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对政府)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3)怎么办:①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②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③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④政府要依法履行好职能(五)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1、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3、依法决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4、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六)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为什么:(1)必要性:由我国的国体和政府性质、宗旨、原则决定。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重要性: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执行);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综述)2.怎么监督:(1)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体系(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和外部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主体是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联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并受其监督;与“一府两院”地位平行。)(3)实行政务公开,政府自觉接受监督(七)政府的权威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2.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3.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4.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①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如何用权)②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执行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业绩。(如何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③要重品行,做表率。都必须牢记我们共和国是中华人民的共和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如何提高素质)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9复习提纲《政治生活》第4页共8页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一)人大代表1、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产生及任期:县及以下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3、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4、义务: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人民监督(二)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2.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地位: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③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部分职权④职权:立法权(法律的立、改、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立法机关);决定权(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任免权(人事变动);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一委”的工作)四个“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关于“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年度报告的审查则是监督权;关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是决定权;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属决定权。(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②职权:立法、决定、任免、监督(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政体;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2.含义及其内容3.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①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负责,受人民监督;法律的制订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违反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人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