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材料(国学经典名句精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阅读材料(国学经典名句选)•国学经典100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3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3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3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3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4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41、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4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4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4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46、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47、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48、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49、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50、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51、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5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5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5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5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5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6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6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6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6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6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7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7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7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7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7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7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7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7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8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8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8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8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8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8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8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87、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8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8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9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9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9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94、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9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9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9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100、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素材全部来源于•国学经典名句鉴赏•1:言忠信,行笃敬。《论语》意思: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意思: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3: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4: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三国志》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去。•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7: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后汉书》意思: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8: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10: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盐铁论》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12: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出处:葛洪《抱朴子》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13: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14: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15:内不自诬,外不诬人。《韩诗外传》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1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18: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国学经典名句学习•1先名实者,为人也;後名实者,自为也。(《孟子·告子下》)【译文】把名声看得很重的人,是为了济世救民;不很看重名声功业的人,是为了独善其身。•2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於仁而已。(《孟子·告子下》)•【译文】君子侍奉君主,应一心一意地引导君王走正路,用心于仁罢了。•3学者必志於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译文】学习的人一定要努力把弓拉满。技艺高超的木工教导人,一定要遵循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遵循规矩。•4五穀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译文】五谷是庄稼中好的东西,可是如果没有成熟,还不如稗子之类的杂草。仁也是这样,关键在于使它成熟罢了。•5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译文】人们有鸡狗走丢了,便知道去找回来;有丧失了善心的,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趣味国学:古人送礼不知“羞”实为进献之意•在我国古代,“羞”不是“害羞”“羞耻”“难为情”之意,它是“进献”的意思,即给鬼神以及王公贵族送礼称为“羞”。所以我说,“古人送礼不知羞”。•《说文解字》曰:“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这点,我们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中更能看得明白,“羞”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它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左边是一只羊,右边是一只手,意思是人用手拿着羊去进献食物。小篆把甲骨文金文线条化了,字也变成了上下结构,可还能看出“羞”的“会意”之意。到了楷书阶段,“羊”下的“又(手)”讹变成了“丑”,“羞”字用手持羊的“会意”之形就荡然无存了。但“羞”仍是“进献”之意。•《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周礼·宰夫》:“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笾人》:“共其笾荐羞之实。”注:“荐羞皆进也。”这里的“羞”都是“进献”的意思。由于“羞”是“进献”美味佳肴的意思,所以古时候“羞”也可直接代表美味佳肴。李白《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这里的“羞”就是玉盘盛的美味佳肴。•也许是“羞”字有个“丑”的缘故,不知何时人们把“进献”礼物当作了“丑”,感到了“羞”,于是给“羞”赋予了新意,让“羞”又有了“羞耻”之感。《礼记·缁人》:“惟口启羞。”《左传·襄公十八年》:“无作神羞。”汉·李陵《答苏武书》:“杀身无益,适足增羞。”这里的“羞”就不是“进献”之意,而是“羞耻”的意思了。•既然“羞”有了“羞耻”“难为情”之意,那总得有一个重新代表美味佳肴的字为我所用吧,于是人们又在“羞”字上加了个“食”字旁,这便有了专门代表“美味佳肴”的“馐”字了。从此“羞”字就与“美味”“进献”彻底决裂,摆脱了关系,专门表示“羞愧”“羞耻”之意了。•资料来源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