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一、社会发展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生产活动的重要性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7、矛盾与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8.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9.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10.改革的性质、作用、根本目的。微观单考: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具有不平衡性和历史继承性。微观单考: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微观单考: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微观单考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决定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时,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B---A)(B---A---C)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变法仅仅存活了103天。维新派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而在老百姓眼里,“康党”被杀头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1.梁启超心中认为谁能拯救中国?材料一:“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2.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今日中国改革什么启示?对民众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鄙视群众在改革中的作用是戊戌变法最终归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合作探究一:•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谁书写了中国的历史传奇?谁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沁园春雪》材料二:观点一:认为“英雄造时势”观点二:认为“时势造英雄”评价:评价:是唯心史观(英雄史观)。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存在,因而是错误的。(英雄是指个别的杰出人物)是唯物史观(群众史观),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于他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而成为英雄,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英雄是指个别的杰出人物)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地位:2、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第五,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ABCD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人民群众: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吃啥?没有劳动者,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劳动者是最美的人!2、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的作用①人民群众创造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应用:农业、工业生产,建筑业等经济活动,GDP创造。“任何一个民族,如果终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财政收入14.03万亿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问题:谁是灿烂文化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然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叹说:“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鲁迅说过: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作家著书立说需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要有舞台道具,科学家搞实验离不开仪器设备,教师讲课少不了书本教具。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年画虎头鞋剪纸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小结:(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注意:可单考,分别分析精神财富、认识成果都来源于实践。从实践的观点看,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和认识成果的源泉。杰出人物不仅创造了精神财富和认识成果,而且是这种创造活动的骨干力量,他们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的创造归根到底来源于人民的实践。我们一方面说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以及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的作用,这两方面的说法是否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③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思考: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怎样起作用?注意:不是主导者、领导者、引导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②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③实现方式: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知识过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世界观原理)(方法论)哲学依据•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重要性)---两个重要保证(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党的群众观点(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党的群众路线(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1)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认识误区:【哲理表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应用】大家、百姓、弱势群体、工人、农民、大学生关注民生、以人为本、靠民为民【单独考查】明确点名时才单独用1总3分、单独列条、一一分析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1、人民群众的概念(1)含义(2)主体部分(3)现阶段人民群众范围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表现及地位)(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如何创造3层)(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为什么)3、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方法论)(1)群众观点A:基本内容:“相信人民------向人民群众学习”B: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根本出发点”(2)群众路线A:地位:领导方法、工作方法B:基本内容:3句(3)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2层•[特别提醒]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①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