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朱熹认为,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请问朱熹的观点正确吗?合作与探究:错,唯心主义历史观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否是客观的有人认为是由人、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决定的有人认为是神灵天意决定的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思考: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被假想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和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和唯物辨证的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思考: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作出科学的阐述?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从而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意识决定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精神的力量包含社会存在包含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1)社会存在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②内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政治、法律、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②内容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科学发展观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H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法律思想D.宗教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015年国庆期间,四川游客肖先生在青岛遭遇“天价虾”,点菜时38元一份的虾,结账时被告知38元一只。虾,已经成为我国新的货币单位。昨天遇到一个刚换工作的朋友,问他新单位待遇如何?他说:“马马虎虎,每月不到80虾!”(注:按照中国大虾国际交易中心最新大虾牌价,80虾=CNY38*80=3040人民币)宗教观念从那里来16为何中国的菩萨形象类似中国古代妇女而不像外国女郎?为何西方的耶稣形象类似西方男子而不像中国男子?这说明这些宗教形象来自于哪里?这说明了什么哲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⑵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虚幻的反映。鲁迅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会爱上林妹妹的”。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下雪了秀才: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这是皇家瑞气财主:下它三年何妨穷人:不吃不喝啦!放屁社会地位、所受的教育不同(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010年度流行热词不差钱、偷菜、躲猫猫、纠结、秒杀、蜗居、被就业、寂寞、“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你OUT了!2012年度流行热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羡慕嫉妒恨、我爸是李刚、你应该知道的、一个艰难的决定、蒜你狠系列、蚁族、逃离北上广、N连跳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013年度流行热词萌萌哒伤不起啊,坑爹啊,HOLD住,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你懂的,穿越,小清新,有木有,杯具,悲催,肿么了,我也是醉了2014年度流行热词小苹果,小鲜肉,有钱!任性!“法”,“反腐”,“失”,“马航”,“赞”,“APEC蓝”,“暖男”,“埃博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二孩政策”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执行期间就早有人提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在“十八大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提议后,“二孩政策”更是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区别地位作用联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小结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1、近年来,网络热词层出不穷,“北京咳”、“坑爹假期”、“十里霾伏”等成为2013年网络流行语。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新名词——“北京咳”、“坑爹假期”等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C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马克思“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由此得知,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解开社会之谜的关键正在于找到了物质生产实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赖以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服务。(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辨析: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答:(1)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赖以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服务。(2)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4、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两个基本矛盾和两个基本规律在社会中的地位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矛盾和规律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1、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B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