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五讲一、“语义”的含义“语义”是指词语进入句子以后,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一种关系意义。这种关系意义是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同于词汇意义,不同于言语意义,也不同于句法意义,但他还是属于语法意义。“书”:“装订成册的著作”。—(词汇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表面上指天气,实则指感情。—(言语义)“买的书”中“买”和“书”有修饰限定和被修饰限定的关系意义。—(句法义)“买书”中的“书”和“买的书”中的“书”为“买”的受事。—(语义义)“王冕死了父亲。”“来的客人请我看电影”二、语义结构与句法结构在由实词与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这就是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在这个句法结构中,实词总是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即同时充当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这就是结构成分性质的二重性。昨天我在教室里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状语主语状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时间施事处所与事动作数量受事第一、结构关系和构成成分不同。句法结构的成分为句法成分:主语、谓语、述语、宾语等,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主语—谓语、述语—宾语等。语义结构的成分为语义成分: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结构关系为动作—受事、施事—动作等。第二,句法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是可变的,而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①小张写好了论文。(/小张写好了的论文)②论文小张写好了。(/写好了论文的小张)③小张把论文写好了。第三、句法关系是不能跨越结构层次的,而语义则可以。在句法结构中,直接成分之间具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而间接成分之间只有语义关系而没有句法关系。所谓直接成分,是指句法结构中,直接构成一个更大句法结构的两个成分,所谓间接成分是指不直接构成某个句法结构的两个成分。比如:我们目前需要进口的设备(直接关系、内部关系)主语谓语主谓关系状语中心语偏正关系动语宾语动宾关系(间接关系)定语中心语偏正关系(外部关系)施事动作受事昨天我在教室里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状语中心语主语谓语状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语宾语定语中心语时间施事处所与事动作数量受事第四,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分为一对多和多对一两种关系。一对多:句法关系语义关系①看医生述宾动作行为+施事②写文章述宾动作行为+结果③写毛笔述宾动作行为+工具④吃米饭述宾动作行为+受事⑤吃食堂述宾动作行为+处所⑥排电影票述宾动作行为+目的⑦打双打述宾动作行为+方式⑧起五更述宾动作行为+时间多对一:句法关系语义关系①喝了啤酒述宾关系动作+受事②啤酒喝了主谓关系受事+动作③喝的啤酒定中关系动作+受事④把啤酒喝了状中关系受事+动作⑤啤酒给喝了被动式主谓关系受事+动作名词入句充当什么成分,取决于句中的位置,而语义则取决于和动词的关系,与位置无关。①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敌人我们打败了。③敌人被我们打败了。④我们把敌人打败了。不能根据句法关系来确定语义关系,也不能根据语义关系来确定句法关系。三、语义关系语义是实词进入句子之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事实上或逻辑上的关系。在实词和实词的语义关系中,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但语义关系不只限于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名词与名词之间或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那本书的封面被撕坏了领属关系受事关系“封面”与“撕”有动作——受事关系;“那本书”和“封面”则有领属关系,即“封面”是属于“那本书”的。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人们常用“格”名称来表示。“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时间等。把名词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格关系)研究清楚,有助于说明动核结构的下位区分和句型或句式的更细密的区分,也有助于分析句法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和复杂化。我们这里不用“格”来称述,只说明其关系。各家经常提到的主要语义关系。1.施事:句子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生者或状态的主体。2.受事:句子中动词动作行为、运动、变化等的承受者。3.与事: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表示给予、索取、服务类的动词常带与事。如:他(施事)给我(与事)一本书(受事)。4.工具:施事实施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他用毛笔写字。5.结果: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即在动作发生前没有此事物或结局,由于动作行为产生了此结果,是从无到有。小张写了一封信。6.方位:表示动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位置等。妈妈在家里给女儿准备嫁妆。7.时间:表示动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我们明天电话联系。8.目的:动作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民工们正在排火车票。9.方式: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老师口头交待了今天的任务。10.原因:引起动作行为的原因。她出嫁前还要哭嫁。11.同事:动作行为所伴随或排除的间接对象。小王跟小李昨天在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婚礼。12.材料: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材料。肉末煮稀饭。13.基准:进行比较、测量所参照的间接对象。他比小邹高许多。常用到的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领属:句子中有领属关系的主体,即一个事物对象为另一个事物对象所有。①我有一本书。(“书”为“我”所领有)②他的新书包被偷了。(“新书包”为“他”所领有)③一张桌子四条腿。(“四条腿”为“桌子”说领有)思考:①修房子②盖房子③用大米煮饭④用电饭煲煮饭⑤小王在排电影票⑥他为这事得罪了小王①妈妈洗衣服。(受事)②妈妈做衣服。(结果)③妈妈用衣服挡住了光线。(工具)四、句子的语义框架分析语义框架分析就是用形式化的表述方式将具体句子中的动词与名词的语义结构关系(格局)表示出来。如:“老师批评了学生。”施事——动作——受事①妈妈在商场给女儿买了一条花裙子。施事处所与事动作受事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已经完成了。受事施事动作③学生们已经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施事(把)受事动作④门口的那棵大树被狂风吹倒了。受事(被)施事动作⑤我们明天电话联系。施事时间工具动作⑥小王跟小李昨天在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婚礼。施事同事时间处所动作受事⑦小娟用白纸叠了一只小船。施事材料动作结果⑧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动作受事⑨球迷们正在排球票。施事动作目的⑩《红楼梦》这本书我看过。受事施事动作⑾老李用书面形式作了发言。施事方式动作受事⑿那本书被我送王海了。受事(被)施事动作与事五、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是指词语在句子里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一)、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的不平衡性语义结构虽然要在句法结构中得到映射,但映射的结果却是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表现出不平衡性,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自然,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之间也就存在着不平衡性。所以,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如:我吃饱了。“饱”不是指向动语“吃”,而是指向主语“我”;1、补语的语义上可以指向多种句法成分,它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还可以指向其他成分。①我吃饱了。②老王喝酒喝醉了。③他穿好衣服出门去了。④这个问题我一定记得牢牢的。⑤我们已经打扫干净教室了。⑥他摔断了腿。⑦她把鞋跟穿掉了。2、状语的语义多数指向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①他回来得很迟,于是轻轻地爬上了床。②女同志之间谈起这一类的事儿来比较随便。③他们圆圆地围了一个圈。④他酽酽地给我彻了杯茶。⑤小孩胆战心惊地走到我面前。⑥(老栓)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⑦他每月只挣二百来块钱。3、定语的语义一般直接指向它所修饰的成分,也可以指向其它成分。①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②我有一本很厚的词典。③昨天晚上,他看了一夜的书。④他拨了两块钱的草。语义上的关系虽然要在句法平面上得到映射,但映射的结果却是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表现出不平衡性,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请分析:①她非常聪明。②我买了许多新书。③她光吃菜,不吃饭。④他吃了饭就工作。①她非常聪明。②我买了许多新书。③她光吃菜,不吃饭。④他吃了饭就工作。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作层次分析时,无须受语义上的约束(不是不顾意义),从语义上来看组合层次。“四川北路”,语义理解为“北四川路”。研究语义指向,有助于分析句子中几个语义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也有利于理解句子的内容,解释语言现象。(二)、语义指向与歧义语义指向上的模糊性,也是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在一个句法结构里,当某一成分可以同时与其他几个成分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因而会造成歧义。(1)、一个句法结构里,某一成分可同时与其他几个成分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造成歧义。比较:①他在火车上写字。②他在黑板上写字。(2)、有些句子的歧义运用语义指向来解释则比较方便。③三个人就抬起了五百斤。④外语就考了八十分。⑤他每月才挣二百来块钱。⑥三个人才抬起五百斤。(3)、有些歧义现象,可以从定语的语义指向上去理解。①三位学生家长②新老师宿舍比较:老师新宿舍(4)、补语的语义指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吃完饭了。我吃完饭了。a我吃了饭了。b我吃光饭了。(三)、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对语义指向的研究如果要进行得更深入一些,就必须全面研究不同的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l)、语义指向的不同对句法变换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①我买了《语义学》。我只买了《语义学》。②《语义学》我买了。*《语义学》我只买了。“只”的语义是后指的。表“总括”的“都”实际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③a这些书我读过。b我读过这些书。④a这些书我都读过。*b我都读过这些书。⑤a这些书我们都读过。b我们都读过这些书。“都”的语义一般是前指的,当“这些书”后移后,“都”前面的成分只有“我”,而“我”又是单数,和表“总括”的“都”在语义上不相匹配,“都”的语义指向其实也是落空的,所以④b不能成立。(2)、语义指向对“把”字句的制约。补语语义指向受事时,选用受事作“把”的宾语;指向施事时,则选用施事作“把”字的宾语。他把鞋穿破了。*鞋把他穿破了。两顿肉就把他吃腻了。*他把两顿肉吃腻了。他把衣服洗干净了。这些衣服真把他洗累了。请比较:衣服被他洗完了。*衣服被他洗累了。(3)、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除了上述几种现象外,还有其他情况。①他喝醉了酒。他喝酒喝醉了。②他吃腻了肉。他吃肉吃腻了。③他踢破了皮球。*他踢皮球踢破了。④他吃光了。*他吃饭吃光了。语义平面的研究主要有:动核结构(或称“谓核结构”)动词的“价”(也称“向”)名词的“格”语义指向歧义词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常用的方法:动核结构(谓核结构)及名词的“格”分析语义指向分析词的语义特征分析配价分析动核结构(或称“谓核结构”)分析动核结构是由动词(广义动词)和它相联系着的某些语义成分组成,动词是动核结构的核心、动核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本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底。同一个动核结构如果用不同的句法形式表示,就会构成不同的句子。比如:“革新”、“张三”、“技术”所构成的一个动核结构,其显层的句法形式可以有:“张三革新技术”“张三把技术革新”“技术被张三革新”等;这些不同的句法形式加上相应的语态(时、体、语气等),就成了不同的句子。名词的“格”分析“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时间等。把名词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格关系)研究清楚,有助于说明动核结构的下位区分和句型或句式的更细密的区分,也有助于分析句法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和复杂化。配价分析配价语法的基点是“动词核心论”,即一个句子以动词为核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成。动词的“价”(也称“向”)动词的“价”分类,是动词在语义平面上的重要分类。“价”,也译为“组配数限”。从化学中借用来的术语。“向”,也译为“项”、“论元”,则是从数理逻辑中借用的术语;“价”“向”的共同点是:某一成分有多少个同现成分,就决定了它的值(类)。动词配价所支配的成分叫补充成分,不受动词配价支配的成分为自由说明语。补充成分又分为必有的和可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