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简述“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认识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考点在近年高考中,考查频率比较高,几乎每年都有所涉及。从命题内容和命题角度来看,本考点命题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和民族区域自治等。命题角度包括背景、内容、特点、地位和意义。本考点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较小。备考复习时,要把握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对重要的政治制度要分阶段把握其发展的历程;二要认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1976:文革十年1976—1978:两年徘徊1978后: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新中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3)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1、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政协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一、建国初的民主政治建设(4)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初步建立:1949.9北平时间、地点:与会代表:内容具有广泛性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确立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法职能: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背景:为什么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意义: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2、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无党派人士各民主党派(11个)人民团体各民族海外华侨各地区人民解放军代表的广泛性(民主人士)(民主人士)(民主人士)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方法《义勇军进行曲》改北平为北京,定都北京公元纪年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2)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职能改变:1954年以后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完善: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党派名称成立全称简称时间地点中国致公党致公党1925.10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1930.8上海中国民主同盟民盟1941.10重庆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1945.12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1945.12上海九三学社九三1946.5重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1947.11香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48.1香港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建立新一届的国家机构(3)地位: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辨析比较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比较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时间1949年1954年制定机关人民政协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能临时宪法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认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目的: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2.颁布: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3.内容:(1)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2)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3)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4.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意义:(1)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2)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3)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史料解读(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解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历史上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近代又在反帝斗争中结下了战斗友谊;各民族的地理环境及经济、政治发展等方面差别又很大。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目的是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又成立若干自治区、自治县(旗)。(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异:同:1.设立区域,特别行政区主要针对港澳台地区;民族自治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指导原则,特别行政区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自治程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具有一定的自治权4.社会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5.解决问题,特别行政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民族自治区主要解决民族问题1.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都在中国领土范围内,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3.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归纳总结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也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2010·江苏单科)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答案:B(2011浙江卷)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2009年9月4日,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答案:B(2009高考广东单科)《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答案】B(201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二)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于()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可以看出新中国最早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发生原因(1)历史上“左”倾错误的日益严重(2)毛泽东的错误判断(3)江青、林彪的利用、助长(4)民主法制的不健全2.民主法制的践踏(1)造反派违背宪法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3)“文革”中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3.教训1)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必须坚持依法治国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思考感悟从“文革”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三、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措施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