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民族—绚丽的世界音乐——器乐篇精编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音乐与民族—绚丽的世界音乐器乐篇印尼风景印尼风景印尼风景印尼风景印尼风景印尼风景印尼风景甘美兰音乐是印度尼西亚音乐历史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形式。甘美兰是印尼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乐队,它所演奏的音乐也称为甘美兰。甘美兰乐队及其音乐大约在15世纪时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据20世纪20年代统计,当时仅在爪哇岛上就有2万个甘美兰乐队。甘美兰即“打击乐器”的意思。一个甘美兰乐队由25位或更多的演奏员组成。其乐器包括铜片琴、钢片琴或竹片琴等,各种形状和大小尺寸的铜锣,以及竹笛、鼓和其他乐器。演奏者都不看谱,靠着本能的音乐直觉和常年的训练合作,将各自简单的音符汇编成非常复杂的旋律音响结构,其中切分、同步、和声、复调错综交汇。印尼的甘美兰音乐遍布全国各地,用途十分广泛,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并在幕间休息是单独演奏。过去还常在各种宗教仪式、迎送贵宾及举行火葬时演奏。视频欣赏:印尼甘美兰视频欣赏:甘美兰皮影日本风景日本风景日本日本日本雅乐(ががく)意指中文“雅正之乐”,是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一种传统音乐,也是以大规模合奏型态演奏的音乐。乐曲以器乐曲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宫廷音乐,是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雅乐最初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唐朝)经朝鲜传入日本,随后经模仿及融合而产生日本雅乐。不伴随舞蹈的乐器合奏称为管弦;伴随舞蹈的是舞乐;在神乐、东游、久米、催马等曲式中,还包含汉诗(中国诗)的吟诵,称为朗咏。二、日本——雅乐日本雅乐日本雅乐日本雅乐日本雅乐遵从佛教中尘世间天地万物皆有起始、发展和终结的思想乐曲依序分为“序”、“破”、“急”三个乐章。序的主旋律最从容,演奏的快慢自由,没有节拍的限制。破的旋律也是从容不迫地流动著,而拍子固定是一小节八拍。急则是轻快的旋律,一小节四拍;但是依演出曲目的不同,“急”的节奏不一定快,因此也是一组乐曲中第三首的意思。同时体现佛教中追求和敬、清远、宁静的审美观,认为演出和欣赏音乐的目的不在娱乐而是借以修养身心达到某种超脱的精神境界。日本雅乐乐器①管乐器:笙、筚篥、龙笛、高丽笛、神乐笛②弦乐器:琵琶(乐琵琶)、筝(乐筝)、和琴(倭琴)③打击乐器:太鼓(钓太鼓)、大太鼓、钲鼓、大钲鼓、羯鼓、三之鼓、笏拍子。录音欣赏: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古城墨西哥玛雅遗址埃尔塔欣古城墨西哥——马里阿契乐队三、墨西哥——马里阿契音乐墨西哥是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民族。墨西哥人的祖先——马亚人和阿斯特克人就十分爱好音乐。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说明,早在二千年前左右,马亚人就用龟甲和鹿角制作成各种乐器,用芦苇制作笛子,用葫芦制作敲打乐器,他们还将树干的中心挖空后,两头用鹿皮蒙起来,作木鼓(tunku)。木鼓长约两米,敲时把鼓竖立在地上,用棍子以极快的速度敲打鼓面,据说鼓声可以传到十公里以外。马亚人随着节奏鲜明的鼓声载歌载舞。现代墨西哥乐曲既继承了古代印第安音乐的格调,又吸收了许多西班牙民间音乐的旋律。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是墨西哥民间音乐,舞蹈的发祥地,著名的“马里阿契”民间乐队就起源于这里。马里阿契音乐“马里阿契”是流动的民间乐队,由三至十二名乐师组成,他们流浪于各个城市和乡镇之间,在集市,饭店,婚礼上演奏,以此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乐师们头戴草帽,身穿富有民族特点的服装“恰罗”(charro),手持提琴、吉他、小竖琴、笛子,喇叭和鼓等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歌唱,他们的乐曲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很受群众欢迎。“马里阿契”(mariachi)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马里阿契”既非西班牙语也非印第安语。相传大约1884年,有一位住在瓜达拉哈拉的法国人,请一班巡回演唱的乐师,为他的亲戚的婚礼捧场。在婚礼举行得最热闹的时候,这位法国人也跟乐师们一起又弹又唱,并且大喊:“马里阿契,马里阿契!”(即法语mariage“婚礼,婚礼!”之意。)从此,当地人就开始称巡回演唱的民间乐队为“马里阿契”。马里阿契音乐“马里阿契”乐队会唱各种民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科里多”(corrido)。“科里多”是一种即兴歌曲,演唱者可根据某一事件随编随唱。既可一人领唱,其他人伴唱,也可两人或几人对唱。其内容可分政治性,历史性和情歌等。有的歌曲,如“阿黛利塔”,在墨西哥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起了鼓舞人民斗志的积极作用,在人民中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视频欣赏:马里阿契音乐四、非洲——鼓乐鼓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一种最重要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姆达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于双腿中间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近年来,非洲鼓也已进入了专业音乐创作领域。非洲津巴布韦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马拉里在1990年创作的“诺兹波妈妈”就是用非洲鼓与弦乐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诺斯四重奏组演出,效果很好。非洲鼓鼓的功能、用途及民族特色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一般说来,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击鼓的手法: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人们在鼓的各种部位用拳头、手掌拍打,甚至还有用脚后跟击鼓,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也有用鼓锤敲击的,过去曾经用象牙、人骨做过鼓锤。还有一种用小棍子磨擦喷有某种粉末的鼓皮而发声的磨擦鼓。在尼日利亚有一种夹在腋下演奏的小鼓,随着手臂对鼓身皮条的压力大小,鼓的音高可以随时变化。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视频欣赏:非洲鼓乐五、阿拉伯音乐阿拉伯包括从西亚到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广阔地区,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阿拉伯音乐在形成过程中,古埃及、古波斯和古希腊罗马文化,都曾给它很大影响,特别是波斯音乐的影响更为巨大。阿拉伯音乐的基本特征音阶与律制。阿拉伯音阶以其中特有的四分之三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音阶。擅长数学的阿拉伯人,根据量音学原理,运用“四度相生法”,即将一弦舍其1/4,取其3/4,即得上方纯四度;依次相生,产生最初的九律。阿拉伯音乐的曲调以四音列为基础。各种不等的音程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四音列,两个以上的四音列可以组合成一种调式。在阿拉伯音乐中有100多种这样的调式,它们被称之为“玛卡姆”。每一种玛卡姆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它可能是来自地名或人名,也可能是一种物体或情绪。音乐家根据玛卡姆所规定的音阶、音域、音程、骨干音以及惯用的旋律型与节奏型,结合特定的感情和哲理即兴演唱演奏。阿拉伯音乐的节奏阿拉伯音乐的节奏是以阿拉伯诗歌音节的长短律动为基础的,这些律动的循环构成固定的节奏型。虽然在演奏时,为了感情表现的需要,可以临时加入休止而引起节奏的变化,但基本的节奏型是不变的。阿拉伯音乐的节奏型已由9世纪时的8种增至100多种;它们主要以鼓来表现,节奏的轻重拍分别以敲击鼓心的“多姆”和敲击鼓边的“台克”来表示,在曲谱上,用特定的符号来标记。一个有才华的演奏家常常能以轻重相间、动静交错的多变节奏,体现乐曲的不同感情。乐器介绍:(一)印度——西塔尔琴西塔尔琴介绍:西塔尔琴是印度北方最常用的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其造型修长秀丽,狭长的琴颈从琴头一直延伸到宽大而雅致的半球形共鸣箱,这是一个镶上了薄木面板的大葫芦。西塔尔琴共有7根琴弦,4根奏旋律,3根奏持续音,此外还有10多根共鸣弦,与主弦应和,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在琴的指板上有二十几个拱形的金属的品,用手指按压琴弦可以将音升高4度,而且这些品还可以移动。西塔尔琴的音色柔美,珠圆玉润,娓娓动听,既能奏出如歌的抒情性旋律,也能弹出快速的舞蹈性节奏,各种装饰音、滑音,在西塔尔琴上的运用,犹如余音缭绕,不绝于耳,对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怨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更是必不可少的。个人简介拉维·香卡(RaviShankar)——甲壳虫乐队著名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的恩师,当代爵士红伶诺拉·琼斯的父亲——1920年出生于印度东北部城市的一个婆罗门教家庭,其兄乌代·香卡是印度著名舞蹈家。拉维10岁时便随印度舞蹈团赴西方演出,在此过程中接触西方音乐,此后,师从印度著名演奏家,作曲家,古鲁(印度教宗教大师)阿拉乌丁汗学习印度古典音乐。20世纪40年代拉维开始了演奏生涯,1949-1956年,他主持了全印广播电台乐队,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1956年后,拉维开始在欧美各国巡演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其间他还在洛杉矶建立了一所印度音乐学校。古老而神秘的印度音乐通过拉维的介绍进入了欧美寻常百姓家。1960年,甲壳虫乐队邀请拉维同台演出,此后,西方的摇滚一代借鉴其独特的西塔尔琴演奏技巧使吉他演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拉维的西塔尔琴演奏是继承了传统演奏技巧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是他使西塔尔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再次焕发青春。今天,拉维·香卡作为印度著名的梵学家,作曲家,西塔尔琴演奏家而闻名于世,2000年,这位集东西方音乐文化于一身的智者走完了他80年的人生历程。拉维·香卡与女儿诺拉·琼斯根据印度的音乐神话,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来自鸟兽的叫声,并能唤起人们对特殊色彩的感觉。如沙音Sa相当于C,为孔雀的叫声,为荷叶绿色。里音Re相当于d,为云雀的叫声,为红色。嘎音Ga相当于e,为山羊的叫声,为桔红色。马音Ma相当于f,为鹤的叫声,为白莲花色。巴音Pa相当于g,为夜莺或杜鹃的叫声,为黑色。塔音Dha相当于a,为马或蛇的叫声,为黄色。尼音Ni相当于b,为象的叫声,为所有颜色的综合。北印度古乐器西塔尔琴像琵琶。欣赏:《早晨的拉格》“拉格”(Raga)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它是一种旋律的框架。它有很多种,每种拉格都有自己特有的音阶,音程以及旋律片断,并表达某种特定的味(Rasa),但拉格本身只是一种框架,它要靠音乐家的即兴表演加以丰富、完善。这首二重奏是由两首“拉格”组成的。拉格是印度古曲音乐中特有的一种旋律框架(或程式),每种拉格都有它自己的音阶、旋律片断,并且表达某一种特定的情绪。而且每种拉格的演奏还要与一定的季节、时辰相对应。但它又不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程式。因为印度古典音乐十分重视即兴表演,自由发挥,即兴创作的余地很大,杰出的音乐家演出中的即兴部分可达全部音乐的50%-90%。第一首拉格的标题是“深情”。这是根据北印度的“拜拉夫”拉格创作的。这种拉格是在虔诚、祈求上苍时采用,应在清晨演奏。乐曲开始部分为阿拉普,这是一种类似引子的,速度较慢的散板,由一种长颈的弹拨乐器坦普拉奏出持续的长音作为背景。第二首拉格的标题是“黄昏”。它是根据“普尔维”拉格创作的。这种拉格表现的感情是神秘,渴望爱情,应在黄昏时表演。乐曲也是从引子开始的,在坦普拉琴的持续音伴奏下,小提琴和西塔尔琴奏出惶惑不安的音调,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对爱人的思念。乐器介绍:(二)非洲拇指钢琴——姆比拉乐器构造:“拇指钢琴”是津巴布韦所独有的民族乐器。在木制的圆形音箱里,有一排金属制的铜条,由于铜条的长短不一,因此演奏出来的音高也不相同。演奏时,将双手插入音箱内,用左手的拇指和右手的拇指、食指进行拨奏。据说,由这种乐器所演奏出来的音乐不仅能够赶走病人身上的邪气,还能起到祈雨的作用,因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