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湿敷法湿敷---作用(1)湿敷的冷却作用可收缩末稍血管,使充血减轻,渗出减少;传导放散炎症局部蓄热,抑制末梢神经病理性冲动。减轻局部不适感,从而发挥消炎、镇静、止痒和抑制渗出等作用。(2)敷贴的湿布可吸收皮损表面的浆液性渗出物或脓液。(3)湿敷可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痂皮或其他附着物(4)可使表皮角质层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皮肤。(5)保护皮损,隔绝刺激,免受外界微生物的影响。适应症中药湿热敷疗法适合于各种闭合性损伤、肢体经络病、各种痛症。急性期皮损有潮红、肿胀及糜烂渗出者皮疹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炎症及筋骨关节损伤等禁忌证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1.操作目的2.评估患者3.实施要点4.指导患者5.注意事项湿敷法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操作目的: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和体质。2.评估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热湿敷的药液温度为50~60℃冷湿敷的药液温度为4~15℃每3~5min更换纱布一次(一)仪表:符合要求。(二)操作用物:治疗盘:敷布(4--5层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药液及容器、镊子两把、一次性治疗巾、纱布、弯盘药液为多种药物的煎剂,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配制实施要点实施要点(三)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3.洗手、戴口罩。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解释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湿敷部位,在湿敷部位下铺一次性中单,实施要点6.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用无菌镊或止血钳夹住纱布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再次核对无误后,敷于患处,询问患者湿敷部位感觉,是否过热或有其他不适,并向患者讲明在湿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8.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治疗巾。9.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实施要点10.分类处理用物。11.洗手、取口罩。12.记录。指导患者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讲解湿敷的目,的湿敷的时间以30~60min为宜,不可过长。2.告知患者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暖,不要随意变换体位。注意事项1.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2.药液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6局部过敏反应:局部瘙痒,红疹,水泡等,应立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进行抗过敏处理.7中毒反应:头晕,口麻,恶心呕吐等,常出现在大面积使用湿敷中药的患者,出现时应立即停药动态观察。注意事项(1)湿敷所用的药液应新鲜配制(2)敷料更换时间:敷料更换必须定时,借以保持敷料的适当温度和湿度3)应用的部位:应用湿敷法必须使敷料密切贴附于皮损面,对于耳后、额部、肛周、外阴、指趾间等部位,应特别注意此特点。感染、非感染区分开进行(4)应用的面积:应用湿敷时面积勿过大,一般不应超过全身面积的1/3。在冬季,对老人幼儿以及颈、胸等部位应慎用持续性冷湿敷。(5)亚急性皮肤炎症有局部血运不良时,不宜用冷敷。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