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堂2011年12月4日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评价一、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1、内容讲不完例如:旧教材《经济常识》安排了一个学年的教学时间,而《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只安排了28个课时、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而新教材的知识点与旧教材相比,并没有作相应幅度的减少,反而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新教材每框题基本分两目,两目合在一起知识点有时达到12个之多,要求一节课完成。(一)教材方面(1)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教材的编者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但探究活动设计过多,课堂时间的限制使得很多探究活动不能展开,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2、知识目标落“实”成问题(2)新教材内容的展示、政治术语原理的出现顺序不同于旧教材,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跨度过大,编者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后关系,没有作任何铺垫,突然出现新的概念、术语,而且在教材还看不到相关解释,这给教者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困难。违背了学生由浅人深的认知规律。如《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框题,同时出现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经济效益的概念。教材没有相应的注解。学生反映:真的喜欢上政治课,但知识点记忆起来有困难,一考试就一塌糊涂了。教师反思: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当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情境创设和活动内容设计上时,知识目标的落实又成了新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实施新课程改革还要不要强化知识记忆的环节?课又该怎么上才是有效的?3、新课改要求与考试要求存在矛盾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使得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二)教师方面1、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不够透彻。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熟悉新教材和应付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甘作“套中人”,不注意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对新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把握不准确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尽管主要知识点没有减少很多,但是难度要求下降了。如果仔细阅读新教材,我们会发现,许多新教材依然要讲的知识点,其难度要求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有些知识点虽然新教材中涉及了,但无需进一步的解释。②有些知识点虽然有进一步的解释,但要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要么将解释放入辅助文。③有些知识点不要求进一步展开。提示:老师们在教学前要注意对新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要求进行仔细的研究,不宜讲得过难、过深、过多。2、没有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致使知识目标“虚化”在新课改中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探究学习并不是要否定基础的落实,只是在新课程体系内基础知识的内容有所更新,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水平有所调整,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是错误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的落实需要通过载体来实现,而这个载体毫无疑问就是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就“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而言,老师应当着重于训练、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强化识记。教师不习惯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不习惯将学生置于困惑状态之中,更不适应把没有结论的问题留在学生中,这属于教师的教学习惯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却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前,备课主要是备“书”—吃透教材,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己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中仍然习惯于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学生方面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和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具体体现在:①对接受式学习已经习以为常,习惯于知识由教师灌输,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②不注意知识的建构,知识面窄;③不善于思考问题;④缺乏探究精神;⑤学习方法与方式单一化。课程性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的设计思路:…高中阶段,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新课程标准部分内容展示课程性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的设计思路:…高中阶段,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新课程标准部分内容展示核心生活二、策略分析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应用观点基于生活体验生活发展生活总体教学思路:知识主线生活主线结合具体分三步:1、课前——创设情境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应当钻研每一目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或通过师生搜集的生活中生动典型的事例、活化知识,给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预习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锻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在预习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关系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公司的经营”教学提纲1、公司的类型(1)企业的含义、作用及其所有制类型(2)公司的含义、法律特征(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共同特性)和区别(5)其他形式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6)公司的组织机构2、公司的经营和发展(1)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2)企业的兼并、破产及其意义情境课题: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预习课题一样——分两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作对比,课题是:(1)如果给你一个创业的机会,你准备开一个什么形式的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形式?(2)公司成立你准备如何管理公司,采取什么方法促进公司的发展?教师反思:“真的要相信学生,切实给学生创设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有收获”!2、课上交流——建构知识体系课上教师依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从而清楚把握住基本核心的知识内容,使知识被有序的记忆和储存。提示:在建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即体现了知识和生活的统一,又有利于知识目标的实现。组织经营企业兼并和破产困境公司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的经营”知识体系生产主体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异同点典型的组织形式我国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发起人数量有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表决权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3、课后探究——再现知识、发展生活设计课后探究的目的主要有:①对知识的再现,通过再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落“实”知识目标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后探究反映的情况,及时客观的调整并完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及进度③有利于理论观点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发展生活政治课堂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还在于学生是否增进了生活体验,生成生活智慧,提高生活的本领和能力。课后探究有利于学生把通过学习新生成的知识和观点,回归到生活中,并发展生活。概括以上三步策略为:1、课前——创设情景问题2、课内交流——建构知识体系3、课后探究——再现知识、发展生活又如: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九个探究小组第一组:负责收集我国就业、创业方面的有关政策。第二组:负责收集岗位成才的典型事例。并总结出岗位成才应具备的素质。第三组:负责收集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并总结出创业成功应具备的素质。第四组:(招聘组)负责制作8道左右的试题来考核应聘者,并说明要考核应聘者的什么素质。第五、六组:(应聘组)收集有关应聘的技巧并通过竞争积极参加岗位应聘。第七、八组:负责创业设计,要求写出项目的名称、选择该项目的理由、一句话的创业广告词、具体实施措施。负责收集的前三组要求把收集的word文件或三分中以内的视频文件做成ppt,交第九组统筹安排课内展示、表演并总结收获体会,出一期板报。贯彻策略需要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做法,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尽可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应该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杜绝“教师讲的多,学生讨论少”、“结论下的早,学生思考少”、“理论讲的多,学生实践少”的现象。1、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展开自主研究,以及与同行的合作研究。做到在研究中思考,在研究中交流,在研究中提高和分享。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都要争当反思型的教师,每天、每周、每月,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要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得,是死记硬背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的?还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试卷上看到的结果就有差异,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就不一样,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习惯;要联系实际,围绕社会生活的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参考)标准1、处理教材的能力(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明确、具体。(2)把握教材准确、熟练,并能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分析、挖掘教材。教材组织科学条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措施有效。(3)注重教学过程,能结合教材内容有机渗透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2、组织学习的能力(1)课堂程序设计合理,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安排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2)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水平恰当选择教法,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