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饮酒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选自钟嵘《诗品》)名片·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字(),自号()。是()时期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性格:爱好:喜爱的花卉:理想追求:代表诗作: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潜元亮东晋陶渊明集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世外桃源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3、四十一到六十三岁隐居躬耕时期。41岁辞彭泽令以后再没做官,死时63岁。•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朴实自然,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关于本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字音词义庐境喧东篱悠然相与结庐:结:庐:人境:尔:日夕:相与:lújìngxuānlíyōuxiāng建造房舍。建造。简陋的房屋。人居住的地方。如此。傍晚。相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解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解释:研习第一层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2.“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研习第二层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意境分析)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飞鸟相与还的“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至情言语即无声艺术特色: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a、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b、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陶渊明的隐居你怎样看待?*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的文人;*他是真正为人间立下荣辱标准的人,千秋万代,令人永远难忘;*他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的活着,他不急不缓、不左顾右盼,只是专心地拉好自己的生命之车,并不留意于是否落在他人之后,正是由于不争先恐后,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读一读,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恬淡、闲适、悠然自得安于隐逸、超脱、超然物外宁静、悠闲、恬静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随遇而安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课后练习•1.“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是()•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课后练习•1.“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表达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2.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是(B)•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课后练习•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课后练习•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课后练习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课后练习•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课后练习6、本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对此应如何评价?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就是乐于隐居,陶醉自然。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可取一面,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对于前者,我们应当汲取,对于后者,我们应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