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复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过渡时期复习过渡时期的阶段性特征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之前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完全占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社会矛盾:在过渡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过渡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政治社会性质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多种阶级成份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到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政治协商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制度⑴确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1)经济成份(2)农村生产关系变革(3)经济体制(4)中国经济现代化(工业化)的起步由国营经济领导下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成份并存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经历了由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的转变,农村生产关系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过渡。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反对帝国主义,进行抗美援朝;(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3)1953年底,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拓外交新局面: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之后亚非国家广泛与中国建交。外交上课堂训练训练主题:1、过渡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模式2、中国的百年宪政之路18语汇出现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A项为1950年,对应全国刚刚解放后面临的严重困难;B项为1949年,对应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C项为1952年,对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准备开展的计划经济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项为1951年,对应抗美援朝战争。材料一:材料三中图14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参照图15、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3分)(4)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材料三: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变法法令: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考核属员……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中国历史资料选》问:⑴材料一主张在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与其相比,材料二中的政治改革有何差异?实行君主立宪制。只涉及对封建官僚制度的一些具体改革,而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材料三:图一: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图二:遇刺身亡的宋教仁问:⑵图一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⑶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材料四:为了制定1954年的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有138万条。问:⑷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制定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⑸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你从中国百年宪政之路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启示:资本主义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民主宪政之路曲折艰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