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一、佛山一中情况简介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位于佛山市汾江之滨,是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一级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她的前身是英国基督教中华循道会于1913年创办的华英中学。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含4个西藏班),学生3168人,教职工266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71人,校园占地面积8.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13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楼馆屋亭,新雅兼具;草坪池水,养目怡人;花坛艺塑,形美意深;处处见绿树成荫,时时闻鸟语花香,学校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齐全,有两栋教学大楼、一栋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大楼、一栋科学楼、一栋藏书约10万册的图书馆大楼、一栋体育艺术馆、一个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两个25×25米的标准游泳池、还有快乐体育园地、天文台、地理园、生物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文化广场……学校建有现代化千兆以太校园网,内联所有教师办公室及教室,外联国际互联网,初步实现了校园信息网络化。这些教育设施和技术设备,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它们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满足面向21世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向以“重素质、讲规律、活教活学、广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和校风好,教育质量高,学生适应能力强而闻名遐迩,以“多一些‘软’管理,多一些情感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人格化管理特色而饮誉岭南,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一直在本地区名列前茅,并出现了不少拔尖人才,学生文体活跃,动静分明,学校的文娱、体育、管乐队、民乐队、合唱队在社会上都颇有名气,学校多次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九十年来,佛山一中瓜瓞绵绵,人才济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著名地质生物化学家彭家木、音乐指挥家司徒汉、医学界知名人士伍学宗、罗征祥、中科院院士庞雄飞、黄本立以及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佛山市市长梁绍棠等都是该校的学生。近几年,在佛山市建设“教育强市”的宏观背景下,受“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在市教育局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以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学校加速走向现代化为契机,在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实验过程中,以造就现代化人才为核心,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强化软件建设,逐步向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二、佛山一中校园网络系统的主要特点1997年以来,佛山一中从学校的资金实力、教育教学需要、设备的技术性能出发,力求做到低投入、易升级、开放性与安全性兼顾,先进性与稳定性融合的实用型校园网络系统。我校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2002年分三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1200万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目前,我校校园网的网络结构与环境达到和超过了《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的要求。其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校园网带宽较高,能比较及时可靠地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教育教学信息。目前我校校园网主干是千兆以太网。各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电子阅览室子网均采用交换式100M以太网,五个多媒体电脑教室(含电子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总计410台学生用电脑均连在各自的集线器上,每个子网配置10M╱100M的交换口与上级交换机相连,拥有一个16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四个56台机的电脑室,能同时满足七个班的学生同时上网学习。每7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超过省每10位学生一台计算机的标准。2.校园网为大型计算机网络,既能达到校内外资源共享,又具备一定的校外安全防范功能。我校校园网得到佛山市电信局分配的一组IP地址及注册域名,通过2兆DDN专线接入因特网。并另有10兆专线(禅通网)连接佛山教育信息网,与佛山市各级各类学校联网共享资源。其联接社会的出入口能提供便利的各类电子函件、信息咨询服务等。学校网管中心配置有千兆交换机、300G大容量硬盘、24小时不间断电源的超强电池组,也配置了主域服务器、备份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等。相应还配有代理服务器(邮局托管)设置了防火墙,使校园网成为相对独立的虚拟网(局域网),管理和维修上也比较方便。3.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并考虑了可能的终端变化而预留了信息点,实现了教学、办公自动化。目前校园网共有700多个信息点,各处室、各科组、各级组、图书馆等已联网的办公电脑,每个教师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共200多台。已基本成型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校园办公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财务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校自制软件库和引进软件库等。校园网能充分满足教师电子备课、查阅多媒体素材、下载数据、打印试卷、以超文本方式形成多媒体教案的需要,实现了教学、办公自动化。4.60多间普通教室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双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与校园网联通它不仅满足了学校大型集会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点播多媒体素材(通过“五机一幕”一体化的电子平台)进行教学的需要。每个教室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并联通国际互联网。另外,6间学科专用电教室(史、地、生、理、化、音)和3间通用电教室(含2间报告厅,各拥有250人坐位)配置有较先进的多媒体电脑视频控制台和液晶投影仪,能满足日常教学及大型电教研讨活动的开展。三、佛山一中校园网络系统及信息化应用的效果1999年,我校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年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2001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暨省级规划与实验区(校)工作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我校做为现场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报告及5堂公开课受到与会的教育部领导、学者、专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我校网站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育网站”;2003年被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中国教育发展网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网站示范单位”。近几年来,我校每年接待来自港澳及内地各省的信息化教育考察团十余批次,我校的信息化教育的做法与经验受到考察团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1.实现了教师教学手段从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校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经过七期的手提电脑培训,100%的老师掌握了文字输入、简单的课件制作、网络资源的选择与加工技能。35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化、无纸化备课,其电子教案具有可重复、可修改、可交流、可共享等特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浓厚了教学交流、教育科研的风气,提高了教材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注意避免重视电脑等先进教育技术,轻视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机灌加人灌的倾向,努力减缓过度依赖电脑和液晶投影仪进行全程教学可能导致学生视力甚至学习效果下降的趋势,提倡教师多种教学媒体并举,优化组合,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科学教育观,科学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以先进的技术手段、较少的教学投入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2.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引进的基础上,改良研制一套新型的校园办公系统。我校从转变教职工的思维、行为方式入手,通过行政、职员、教师的分期培训培养电子化办公技能,逐步让全体教职工养成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的习惯,从而提高校园办公的效率,加快校园办公的信息化进程。学校各处室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发布有关通知、文件和信息,学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系统传输相关的教学资料、文档、图片和教学信息。学校有关行政事务的信息,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实行校务公开,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学校领导反映意见,进行民主监督,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3.促进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开放式、信息化的主体性学习方式的改变。课余时间开放电脑室是我校营造新型校园文化氛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12:30至12:45,下午4:40至5:30,我校电子阅览室全面向学生开放。课余时间进电脑室“上网冲浪”成了不少学生重要的课余生活,从而增长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健康的网上道德和人格修养。通过安装多媒体点播系统使上网学生可以在电脑室的任何一台电脑上进行课后的个别化学习,以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我们不定期的安排老师举办“上网冲浪”的专题讲座,不定期举办学生网页制作精品展览活动等,想方设法创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新环境。1999年以来我校全面推行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四、五下午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课题、自主查找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社会热点和佛山的本土实际,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这些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查找、分析、加工信息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编辑整理研究报告,在网上交流、讨论、研究主题,发表、展示研究成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社会问题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我校每年举办科技节,展示学生的研究性成果。目前累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近千项,不少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其中广东地图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我校学生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集《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校得到了充分落实。2004年由我校师生教学、学习成果《主体教育的实证研究》、《研究性课程的实践与创新》、《主体教育理论新探》结集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许多成果就是师生运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受到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评价。4.自编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教材,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开设了有学校特色的技术课程计算机必修课。作为省重点中学,社会各界对我校的高考升学率有很高的期望。但我校并不因为升学压力减少计算机课程,而是按教育部要求全面开足课时、每周2课时,理论和操作各一课时,每学年总计课时超过80节。我校近年来大力充实计算机教师队伍,五位年青教师全部为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不仅如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自编了有学校特色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教材。主要章节有:①计算机基础②Internet③Windows入门④Word⑤Excel⑥Powerpoint⑦常用软件及常见网站简介等,总计约18万字。5.开设选修课与活动课,通过课程改革让计算机爱好者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满足程度较高的计算机爱好者的需要,我们在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了《3DMAX》、《Photoshop》、《Authorware》、《powerpoint》等选修课,每周四下午第七、八周进行。与计算机有关的选修课成为我校最热门的选修课程,报名经常超额(200人以上),近两年出现了学生家长托人情“开后门”请校领导帮忙安排子女进入计算机相关课程选修班情况。计算机竞赛活动课是更高程度计算机爱好者的首选。目前我校在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均开设了计算机竞赛活动课,每个小组控制在15名左右。每周二和周五下午第七八节授课,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尖子生。近几年来,我校温煜持、周智、梁家斌、黄皓雅等同学分别荣获全国中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团体总分一直保持在佛山大市前列位置。电脑制作方面的《中学生兴趣网》获省一等奖,《中学生天地网》、《享受生活,乐在其中》等获省二等奖。2004年,我校江海龙、罗汝锡、周雅瀚获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一批计算机尖子脱颖而出。6.扶持学生电脑协会,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与成才。由学生电脑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一中学生电脑协会,日常活动由电教科组的老师负责指导,实行会员制,规模控制在200人左右。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①课余时间优先安排电脑室上网学习,②积极投稿出版学生电脑协会会刊《电脑时代》,③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竞赛,④设计、制作、维护和更新一中网页中学生生活网页,⑤协助教师搞好电脑教室开放期间的管理。学生电脑协会在协作学习中共同提高,也培养了一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