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三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一系列的公共生活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共生活VS私人生活公共生活:指人类群体在公共场合的社会生活,是人们在社会公共场合所进行的活动。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的特点,对他人和社会具有更为直接和广泛的影响。一、什么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5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种类和适用(一)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1.治安警告治安警告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最轻处罚,也是行政处罚中最轻的一种处罚。目的在于对违法行为人提出告诫,指出危害,使其警觉不在犯。适用的对象:初犯、偶犯且情节轻微,态度较好的人。2.治安罚款治安罚款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限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行政处罚,也是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案件中适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处罚形式。根据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别规定罚款200元以下,200~500、500~1000、3000元以下、5000元以下等不同档次3.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人依法在一定时间内拘禁留置于法定场所,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治安行政处罚,也是治安管理处罚种类中最重的处罚,主要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为严重的人。按照不同的违反行为和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拘留的期限一般有:5日以下、5~10、10~15三个档次,最长不得超过20日。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许可证一般由颁发许可证的机关予以吊销,公安机关吊销的只能是由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而不能吊销由其他机关颁发的许可证照。外国人在我国违反治安管理法怎们办呢?对于违反治安管理法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注意: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不适用于我国公民(包括华侨)。(二)治安管理的适用1.对查获的违禁用品、工具和违法所得财物的处理治安案件中查货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用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和直接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收缴后按规定处理;非法所得财物,应当予以追缴并将其还给受害人;找不到受害人,将追缴财物登记造册,予以公开拍卖或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交国库。2.对未成年人违法的处罚年慢18周岁的人,是完全负治安法律责任能力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承担责任。已经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法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以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3.对精神病人、盲人、聋哑人违法的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予以处罚。盲人、聋哑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予以处罚。如果醉酒的人处于醉酒状态行为失控,对其本人有危险或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对醉酒的人采取保护性措施加以约束,直至其酒醒恢复常态。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一)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的处罚公共场所指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对公众开放,供不特定多数人出入,停留、使用的场所,包括: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公共场所内打架斗殴、损毁财务、制造混乱、阻碍干扰维持秩序人员依法履行相应职务等。《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为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二)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它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处罚散布谣言是指捏造并散布没有事实根据的谎言用以迷惑不明真相的群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质灾害以及其它危险情况和传染病传播的情况以及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或者明知道是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改项行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是为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而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注意: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则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治安管理法处罚法》规定: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它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一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的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三)对寻衅滋事行为的处罚寻衅滋事行为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肆意挑衅、横行霸道、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例如:无故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以及追赶、拦截异性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产;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秩序等。《治安管理法处罚法》规定,对寻衅滋事的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四)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行为的处罚煽动是指以激起民族之间仇恨、歧视为目的,公然以语言、文字等方式诱惑、鼓动群众的行为。民族仇恨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民族间的互相敌对、仇视的状态。民族歧视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民族间的相互排斥、限制、损害吗,民族平等地位的状况。例如:书写、张贴散发民族仇恨和歧视的传单、标语、字报等;《治安管理法处罚法》规定,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五)对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机关依法办案行为的处罚行政执法机关在其执法活动过程中,调查案件的需要,往往要向有关的行政相对人调查取证,公民有如实作证的义务。一、伪造、隐匿、毁灭证据;二、提供虚假证言;三、谎报案情;《治安管理法处罚法》规定,对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机关依法办案的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四、治安处罚的程序(一)一般程序1.调查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的,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询问不满16周岁的,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较轻的,可以当场处罚。2.决定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机关是市、县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公安机关、铁路等部门的公安机关。(二)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1.听证程序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由听证程序参加人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质问、辩论和反驳,从而查明事实经过的过程。注意:治安案件的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其享有要求举行听证权的3日内提出。2.救济程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第二节环境保护法1324一、什么是环境保护法环境(天然—生态环境、经过人工改造—生活环境)环境保护就是要遵循环境的客观规律,加强对环境的科学管理,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等多方面综合保护措施,合理的利用资源,充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积极的治理已经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使之更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一)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环境责任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二)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1.环境保护法的空间效力空间上包括:我国的全部领域;领陆、领空、领海;驻外使馆;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等。2.环境保护法对人的效力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外资企业、外国合资合作企业等;3.环境保护法的时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起生效。三、防治污染和公害及其制度措施(一)防治污染和公害环境污染是通过污染物质引起的,例如: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公害是指各种污染危害和污染人类公共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象。(公害强调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对人类的危害)(二)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制度措施1.单位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各个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在生产和建设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2.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等,其中配套的建设的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3.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规定如实客观的申报排污事项。4.征收排污费制度目前,我国的排污收费项目有: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其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5.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限定在一段时间进行污染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法律制度。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两类:一、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二、已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四、环境法律责任(一)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环境法律责任:指环境违法者对其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环境违法行为是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前提,环境法律责任是环境违法行为的必然结果。(二)环境法律责任的种类1.环境行政责任环境行政责任是违反环境法律或者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责任。行政处罚:警告、罚款、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和责令停业、关闭。2.环境民事责任环境民事责任是指环境法律主体因不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侵害了他人的环境权益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注意:合法的行为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也会产生环境民事责任,即环境无过错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包括: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3.环境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人员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责任。例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THANKYOU!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