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科学实验课赵丰德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操作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探究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我从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处理好四个明确:一.明确实验目的——做实验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小车的运动》,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就是推力和拉力能让物体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从要探究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定方案之前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引导、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出谋划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在准备好实验器材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实验对预期的结果验证,最后对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所以,有学生就用自己准备好的铁质垫圈做拉力,用细线连着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用计时器测出小车从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从时间和使用垫圈的多少分析总结出结果:物体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就会越快。二.明确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鉴于这样的问题,每一节实验课,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在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以后就要给学生一个温馨的提示,提示他们怎样把握好每一步操作,每一步中应该观察什么?思考什么?还以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灯泡亮了》为例,在实验中怎样去连接才会让灯泡亮起来,先连接什么,后连接什么,连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有提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失败,教师也要提示学生找出问题所在,纠正后会不会成功,让学生去尝试。三.明确实验中的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四.明确通过实验得出什么样的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在《有趣的磁铁》的教学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块磁铁的各部分磁力大小随着距离磁极远近而改变。磁铁有两个磁极,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教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但是,这些性质都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活动中去发现。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教师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例如:一块儿条形磁铁断成两截后,每一块儿会怎样?一块儿条形磁铁如果没标出磁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给它标上磁极?有两块儿形状完全相同的磁铁和铁块,不借助其它物品你能分出那一块儿是磁铁,那一块儿是铁块儿吗?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这要做到两点:1.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将课内有限的探究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2.选择好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鸡蛋、木板、铁块、塑料泡沫等等,就安排学生自己搜集带来。三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搜集身边的实验材料。1.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谁的本领大》、《种子发芽的实验》等这些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教《灯泡亮了》一课时,教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器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利用现成的器材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