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物理大复习:光现象(沪科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从题型上看:本章知识涉及的题型是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2.从命题形式上看(1)选择题、填空题常考的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的颜色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2)作图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是:①光的反射;②光的折射;③平面镜成像.(3)实验探究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是:①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从命题趋势分析:本章知识的重要命题点是:(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折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应用及作图.(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作图、实验探究.(4)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的考查有加大的趋势.1.对于光现象的复习光的现象有三种,分别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复习时先从熟知的生活事例中领悟到三种现象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其共性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以下不同:(1)三者各自产生的条件及现象;(2)三者各自的规律;(3)三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解释.2.对于平面镜的复习(1)应结合生活实践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2)通过对成像的实验探究,采用探究、观察、理解、归纳的方法,感悟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成像原理的理解.(3)对成像的作图,要重点强调作图题要规范、准确,实线与虚线的区分,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平面镜的三种作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二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三是:利用平面镜反射光来使微小形变放大).3.对物体的颜色,主要通过生活实践,领悟物体颜色的实质.通过实例总结出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各自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从定义和条件上区分三者:三种光现象区分的关键:(1)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反射也是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一般改变,光速不变;(3)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中发生的光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光速改变.【典例1】(2011·金华中考)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解析】选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的倒影、镜中像都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好像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作图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的一般步骤为:1.由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确定入(或折)射点;2.过入(或折)射点作反(或折)射面的垂线,即法线(用虚线);3.由“三线共面”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所在的平面;4.由“两角相等”确定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的位置;由“两角不等”确定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的位置.并用实线画出.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存在的光路图,应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法线和反射面,再根据折射规律找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最后用“密大角小”来确定界面两侧的介质种类.【典例2】(2010·乌鲁木齐中考)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在图上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作图.可按以下步骤完成:(1)先在图上反射点处作出法线;(2)再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3)最后根据折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平面镜的作图及应用1.平面镜的作图(1)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①先找物体上的界点;②再从每一个界点向平面镜任意画两条入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别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③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该界点的像点;④依次作出每一个界点的像点,将各像点用虚线连接,即得物体的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①先作构成物体形状的几个界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得各界点的像;②将各像点用虚线连接,即得物体的像.(3)运用光路可逆原理作图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可以互换,这也是解决光路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2.平面镜的应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利用平面镜成像,如:某些仪表的表盘为了读数精确应用平面镜;(3)可利用反射光线使微小形变放大,以便观测.(1)像必须要画成虚线;(2)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成虚线且必须经过像点.【典例3】(2010·广东中考)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作图.由题意可知,B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由反射光线射入人眼(A点).可按以下思路及步骤作图:答案: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看到的物体颜色为透过物体的光的颜色.2.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看到的物体颜色为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3.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看到的物体颜色为反射的光的颜色.4.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始终为黑色.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的颜色有关.如一张红纸在红光或白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其他色光照射下,呈现黑色.【典例4】(2011·广安中考)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__________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这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应是__________色.【解析】由于光的漫反射,所以人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周杰伦;他的裤子是蓝色的,只反射蓝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当只用红色的光照射时裤子看上去就是黑色的了.答案:漫反射黑一、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1.两实验中,为什么都需将光屏折转一定的角度?提示:为了验证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两实验中,如何探究折射角(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提示: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光屏上折射光线(反射光线)位置的变化.3.光屏在两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验证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显示反射角随(折射角)入射角的变化情况.4.当将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或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光发生折射(或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5.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理想模型法: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抽象,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模型,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这种方法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光实际存在,而光线实际并不存在,我们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建立模型,使问题形象、直观、简单;再如杠杆、滑轮都是从生活实际的现象中抽象出的物理模型.【典例1】(2011·威海中考)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用可转动的光屏是为了通过转动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然能在光屏上显示,目的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答案: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提示: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实验中为什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提示: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刻度尺便于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4.在此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观察像是否呈现在光屏上,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5.探究过程中,有时你会看到两支蜡烛的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现象?提示:玻璃板太厚时,前后两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能看到两个像,故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薄的玻璃板.6.探究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和像重合,为什么?提示:玻璃板未放正,成的像没有在水平桌面上.(1)环境光线过于明亮会使得烛焰的发光相对较弱,像的亮度相对降低,不易观察,所以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2)若实验中采用的不是蜡烛而是跳棋,会出现像比较暗的现象,可以采用手电筒照亮跳棋来增加反射的光线,使像变亮.【典例2】(2010·鸡西中考)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1)由题意可知:完全相同的蜡烛B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不在桌面上,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蜡烛A在桌面上,若玻璃板垂直于水平桌面,则成的像一定在水平面上.(2)由题意知蜡烛A和B完全相同,且蜡烛B和A的像重合,则说明蜡烛A与自己的像等大.(3)由题意及题图乙可得:应看一看物和像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即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看连线是否垂直于镜面,物和像是否到镜面等距离.(4)由题意知方格纸更好,因为方格纸上更容易观察像的位置、更直观地看出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答案:(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者是否重合)(4)方格纸更好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典例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解析】(1)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可以使成的像更清晰,使用玻璃板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到像的位置.(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多次进行实验.本实验要多次测量物距、像距,故可移动玻璃板或蜡烛,而移动玻璃板较烦琐,所以一般采用移动蜡烛的位置.答案:(1)较黑暗B蜡烛(2)相等垂直相等(3)B误区:不能正确判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典例】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