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2005-2010年)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装备、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成果转化、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系统和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信息保障,是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和转化的基础和载体,也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具有明显的开放、共享和公益等特性。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省科技发展的趋势,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充分挖掘各类资源的利用潜能;运用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为甘肃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物质和信息保障;为促进全省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全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装备水平和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任务。根据《2005-2010年甘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编制《2005-2010年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一、基础与机遇——基础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33个,其中中央部门属22个,本省业务厅局属57个,地市属54个。全省科技活动机构科技活动人员21527人,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056人,高等院校科技活动机构540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机构8815人,其它1116人。伴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甘肃科技基础条件拥有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数据和文献,鉴定、保存了一定数量的自然科技资源和各类标本材料,并在部分区域性、局部性的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方面,中央在甘和省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拥有原值在10万元以上或原值不足10万元,但有一定特殊功能的可用仪器设备506台(套),原值合计41759.5万元。其中,1985年以前购置仪器设备原值为1800.9万元,占仪器总值的4.31%,1985-1997年间购置仪器设备原值为28259.5万元,占仪器总值的67.67%。科学仪器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为49%,中央单位利用率为60%,省属院所利用率36%。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利用方面,目前在低温库收藏有10670份、常温库保存9539份农作物种质,并建立了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果树资源有1738个品种(系)或类型,约占全国果树品种的16%,收集、整理了部分果树标本,编辑出版了《甘肃果树志》。在昆虫资源(包括经济昆虫和天敌昆虫)方面,保存有采自全省各地的成虫针插标本10万件、幼虫标本近2万件,初步明确昆虫种类3000多种,编写了《甘肃省农林经济昆虫名录》,开发了“昆虫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科技文献资源方面,馆藏文献资源总量1391万册,馆藏图书380万册,自建和构进各类数据库183个,进行了部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针对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展了中药、矿产及土壤等资源种类和分布的调查、建库建馆工作。全省科技基础条件经多年建设,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总体上依然十分薄弱,总量小、种类缺、更新慢、档次低、投入少,“科研物质条件”位于西部省区后三位。2004年中国科技进步监测,全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仅0.14,位于全国的第30位。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的局面,缺乏共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导致重大科研活动难以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难以实现,重大科研成果难以形成,已成为制约全省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极待从根本上加以扭转。——机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国务院正式发布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指导依据;“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甘肃省政府已发布的《2005-2010年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并存,必须突破观念、体制、机制和技术上的束缚和障碍,不失时机地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二、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平台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对国家平台建设的补充和甘肃特色的反应,其指导思想是:以国家和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甘肃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区域科技创新为服务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和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已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为促进全省科技发展提供有效、高质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二)建设原则1、体现特色,突出特点。按照甘肃不同类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色,依据甘肃科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突出优先构建需求量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2、突出共享,制度先行。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和标准,理顺各种关系,坚持地方需求与国家布局相结合,加速与国家平台的衔接,建立国家、省和市、县互联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3、综合集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中央驻甘和省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依托已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和专业测试机构等现有条件,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扩充增量、激活存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科技需求的优先序,做好顶层设计,并与国家计划联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积极稳妥的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发展。5、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发挥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资源整合与基础平台建设的合力。三、建设目标与步骤(一)建设目标近期,全面启动平台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实施一批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带动资源共享的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试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创造公共资源公益、开放、共享的环境。到2010年,依托国家大平台,初步建成甘肃特色明显的适应全省科技创新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与平台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研究服务机构。为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共享高效的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奠定基础。(二)建设步骤1、启动阶段(2005年——2007年)加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社会的广泛共识。建立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和成果转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工作基础和研发实力的单位进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对积极性高、研发能力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研发中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单位建立开放型、服务型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载体,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研发和生产活动提供咨询与服务,同时也为政府研究制定甘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和依据。2、推进阶段(2008年——2010年)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制度框架,建成运转通畅、服务高效并能与国内和国外接轨的具有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培养一批从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甘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代化水平。四、主要任务与建设内容总体上构建六大平台,如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架图所示。(一)主要任务。1、构建和完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基于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甘肃实际,对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构建网络科技环境,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并以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2、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加快修改、制定与平台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明确平台建设中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估评价监测机制,推进管理方式创新,创造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制度环境。3、培育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机构。深化科研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人才凝聚机制,培育、形成一支专门从事科技基础条件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二)建设内容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1)统筹规划部门、地方、中央在甘单位的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组建跨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2)研究制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办法,形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的长效机制。建立甘肃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等资源的共享,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联接国家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率。(3)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价、筛选、整合与重组,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1)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建立甘肃省特有动植物标本和种质资源库。加强实验动物、专用微生物等实验材料的开发利用,提高标准物质的研制和管理水平,改造、建立甘肃省现代实验动物中心。(2)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3、科学数据共享平台。(1)加大资源的共享力度,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抢救濒临丢失的重要科学数据,重要历史资料要尽快做到数字化。(2)以政府资助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为重点,建立甘肃省科学数据库群。提高与国家的科学数据信息交换能力,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建设,形成全省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4、科技文献共享平台。(1)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开辟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2)建设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我省与国家及省际间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逐步建立和完善甘肃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5、网络科技环境平台。(1)建立甘肃省科技管理网络。对现有的科技管理网进行提升和改造,形成上联科技部、下联各市(州)县科技主管部门、横联科研院所及创新主体的科技管理网络体系。(2)搭建IPv6平台,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应用与研究;发挥高性能计算中心功能,构建数据网格、计算网格,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