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馨心理咨询机构韩耀生广州尚德心理学院目录理论渊源八种假设四大技巧叙事咨询师的基本功学习叙事的态度我们不是学技术与疗法,而是学态度,学人生的态度以让我的生活“叙事”化为前提从现在、从我、从我的亲人“叙事”开始你的心静下来了吗?评论“我的生命经验成了我创作故事的材料。我于是成了我生命的艺术家,我开始寻找、具现我生命的美感;即使是看似悲惨、哀怨、无意义的生命经验,也就有了机会被我自己重新点化成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当我能欣赏、体现我自己生命之美时,我也开始懂得欣赏别人也是他自己生命的艺术家;而不是抱着无力的同情而已。因此,通过故事,我们可以创造出自己生命的美好;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欣赏出别人生命的美好。故事本是可以成全出人的美好,这是个“成人之美”的艺术,我很沉醉。”学了叙事,让我觉得这真是一门让生活值得一过的科学,无论生活中是苦的、痛的、累的,酸的、咸的、辣的,我们都能从中挖掘出甜的、蜜的、喜的调料来。让调料成主料,生活就是这样拌来拌去,从反面寻前面,从负面看正面,从消极找积极,从黑中找白,灰中见亮。从无中生有,在有中渐无。太极图黑白共生黑白互换善根中滋养,恶根中包容;在无为中陪伴,在有为中重生。叙事的描述“来到边缘吧,生命如此说他们说:我们还害怕来到边缘吧,生命如此说他们来了,生命将他们用力一推……他们翱翔……”叙事的描述路的尽头,就是另一条路的开始……(重生哲学)心理理论的发展:第一浪潮1、代表:精神分析为首的以决定论为主导的理论体系。2、观点:认为病人的症状、梦、行为有一个正确和综合的解释。3、深层探索:情感和欲望,防御和移情。关注既往生活事件和当前个性与症状的联系。心理理论的发展:第二浪潮1、代表:人本与家庭治疗;2、观点:问题是治疗师与病人(家庭)共同合作来建构与组织的。3、重视:着重于行为序列,关系互动,动机与结果分析。心理理论的发展:第三浪潮1、叙事、建构主义结合2、观点:认为原因是不存在的,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构词,文化解读行为的意义,改变了意义就改变了一切。问题是观察并建构出来的,重视问题重构意义。3、关注点:寻找力量,建立自我内在力量为导向第一章叙事疗法理论渊源一、叙事的诞生“把这个学说定义成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也许该说它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等等。“——麦克,怀特历史1979年,心理学家萨宾(sarbin)在美国首次提出了“经验和叙事结构”的观点。阐述了叙事对建构,人格形成的作用。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自此,叙事正式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澳大利亚,麦克.怀特(Michaelwhite)夫妇,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DavidEpston)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代表人澳大利亚,麦克.怀特夫妇。家庭美化师,20岁接受了社会工作训练,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儿童-家庭。戴维,爱普斯顿,出生加拿大,移民新西兰,人类学。儿童-家庭。背景资料为什么叙事治疗这一新的治疗取向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兴起,而不是在美国或欧洲?移民国家孩子两个文化特征:认同感的发展和对权威的怀疑。对个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对权威的挑战,例如种族特权,等级,性偏好的传统问题,这有利于个体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不崇拜权威,平等主义的文化传统与后现代思潮的结合,最终促进了叙事治疗的兴起。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追求事物恒定的结构,表现出对客观对象的依赖和对理性的信仰对非理性的张扬和对非逻辑的推崇认为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有深层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都可以被分析分类,有非此即彼的逻辑和理论。这这些真相这些真相具有绝对的权威主张超越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不认为存在着静态的两极对立,主张存在的是两极之间的运动。传统的心理治疗叙事治疗关键问题在于:对意义和自我认同的看法二、定义叙事心理治疗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的片断,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的运用请你花一分钟描述你的家庭——四个人叙事技巧脉络图主线故事支线故事无助勇敢时间事件坚强我不被爱外化重写解构昨天早晨,我起床,然后刷牙、洗脸、就上班了。昨天早晨,我起床以后,该做些什么呢?哎,还是把脸洗了一下,要出去见人的。说吃早饭吧,家里没有什么吃的,只能出去买点。后来就去上班了。昨天早晨嘛,一睁开眼睛,喔,太阳都晒到屁股了。又是一个艳阳天。说实话,不想起啊。最后没有办法,回笼觉真得让我向往啊。然后,气来吃饭,煎鸡蛋,一个香蕉,一本牛奶,后来呢。真香。后来,穿上那件新买的奶色碎花连衣裙,就上班去了。请听叙事请听叙事在我们家里生活简直就是一团糟。在我们家里,我们的生活确实非常辛苦,妈妈常年有病,爸爸总是酗酒……在我们家里,我们的生活是确实非常辛苦,妈妈常年有病,爸爸总是酗酒……而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我从8岁起,就开始担负起了全家人的生机的重担……在我们家里,我们的生活是确实非常辛苦,妈妈常年有病,爸爸总是酗酒……而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我从8岁起,就开始担负起了全家人的生机的重担。我突然才发现,原来我自己的力量是那么强大,而在我以后的生活中……在我们家里……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咨询师:“你是怎么办到的?”——焦点放在当事人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练习来访者:诉说自己的故事咨询师:用叙事的态度来提问、找片段与力量观察者:旁观者来看来访者与咨询师——发现可能寻找的方向与切入点叙事的语言观现实由语言构成语言背后的故事不是人说话,而是话说人。(咨询者司机,)(抑郁症的父亲)语言让情景产生了动态的效果,通过语言的描述,会带出来一些原来没有的感受和意义。语言不仅是用以描述事物的抽象工具,他更多地用于建构自我和世界。第二单元叙事疗法八大假设假设一: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叙事治疗认为:人不等于问题,当你认为小棋在面对问题时,已经很好地把个案和问题分开了。人能够和问题的故事剥离后,就会开始感觉个人的自主,感觉自己有能力介入自己的生活于关系。假设二: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询师要相信个案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假设三:个案来见咨询师以前,早就自疗一段时间了叙事理论相信:人是有力量的,每个人在和问题抗争的过程中,都会用各自的方法陪伴自己,个案见咨询师以前,早就自疗一段时间了。B选项中咨询师在给来访者的问题下结论。C选项中,咨询师对个案同情,虽然没有什么错,但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高于个案的位置,容易导致看不到个案的力量所在。假设四、个案的许多问题都是主流文化的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假设五寻求帮助的概念会造成个案低估自己的能力,会限制他们自我资源的运用叙事的过程要处处传达给个案这样的信息:你是有力量面对自己的问题的。A选项传达出了寻求帮助的概念,在叙事的框架下不够恰当。C选项暗示了个案是有问题的这样负面的概念。假设六:人的一生当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经验,问题是不会百分之百操纵人的。咨询师就是要陪伴个案去发现被隐藏在主流故事之外的蕴涵积极力量的故事。假设七:咨询师的任务是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叙事治疗理论认为:咨询师的任务不应该是改变个案自己的信念和认识,没有一个个案真的了解自己的信念和认识,没有一个个案能真地了解咨询师的认识,他也不需要了解。需要的是发展出适当的治疗情景,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允许个案以最适合自己人生架构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情绪。假设八:意义并非事先存在,必须由我们透过交流的交互作用去创造意义叙事理论认为:人是需要意义的,意义并非事先存在,必须由我们透过交流的交互作用可以创造新意义,人找到了意义,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力量。叙事治疗的理论假设1、例外情景创造改变2、小的改变带来大的改变3、出了问题是改变的开始4、出了问题是作了一些良好行为的结果5、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6、感受,想法,行为都是改变的一部分7、复杂的问题不一定需要复杂的解决8、因果关系很难确定9、错误归因会淡化问题的解决10、好的归因方式能有效解决问题11、问一个好问题比找出正确的原因,对改变而言更重要,更有用12、了解每一个人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带出改变第三单元叙事咨询师的角色放空陪伴感动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权威——服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服务中心帮助——服务标定诊断——描述性诊断重于关怀模式,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保护来访者内在的自我能动性。(你去改变来访者的同时说不定会毁了一个天才)尤其是面对孩子合作:不做指导者、控制者和责任人,而是共享、互动的陪伴者;不沉重、不着急,创造轻松和互相滋养的关系。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不专注于个案改变与否,专注于对个案生命故事的了解、欣赏和感动;不放弃,不失望,对个案的生命故事保持好奇;不隐藏,不压抑,开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第三章叙事治疗的四大技巧外化——解构——重写——丰厚叙事技巧脉络图主线故事支线故事无助勇敢时间事件坚强我不被爱外化重写解构重男轻女苛刻妈妈力量生命中的事件主线故事:来访者生命故事中那些特别突显,不断地被储存记忆,成为围绕着某个主轴的故事,就是主线故事。替代(支线)故事:来访者生命故事中不符合主轴的,不被注意的事件,成为替代故事。叙事不再支持与重复那些对个案伤害却无意义的主线故事,反而有兴趣看一些被忽略的“轶事“,即替代故事。一、叙事技巧——外化相信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不要被问题绑架当人与问题分开的时候,人会由无力感进入到使自己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通过外化,让人透过问题,去看自己的力量与能力,去珍惜自己的问题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找到外化的点负向问题:焦虑,恐惧,烦恼,对自己不满,抑郁,自悲正向、宝贵的特质:勇气,梦想,坚持,毅力注意:语言使用。是不是用了来访者的语言去贴近来访者问话的句式1、这个问题是怎么样影响到你的?2、……你是怎么做到的呢3、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自己?4、这个麻烦最喜欢在什么时候来骚扰你呢?5、当愤怒来到你身上的时候,他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6、叙事提问来访者:我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已经三年了,我觉的太痛苦了。咨询师:1、哪些时候抑郁离我比较距离远呢?2、好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抑郁,他将会带我们走向何处呢?3、当我感觉不到抑郁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做什么呢?4、这么长时间了,你仍然在面对这个抑郁,我非常的好奇,能不能问一下,在这么长时间里面,一直面对这个抑郁,而没有被这个抑郁击垮,你是如何做到的呢?5、你想对这个抑郁说点什么呢?这个抑郁对你说什么呢?感受关注点(二)当来访者阿平走入咨询师向你诉说他的问题时,你是怎么看待他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的。A、他这个人就是问题B、他有问题C、他在面对问题外化二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寻找力量绝对相信人有力量处理任何问题。相信人可以不断地面对问题、挣扎,做思考。相信来访者是思考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询师要相信个案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叙事的问话13岁的你,怎么会想到离家出走(这么大胆的决定)?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面,又怎样的挑战?看到哪些能力是自己以前没有看到的?离家是不容易的,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看外化关注点(四)来访者:我很懒惰……咨询师:……叙事问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懒惰,他长得什么样子的呢?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干扰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