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在学习上与小学存在巨大差异,身心发展也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同时,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时期,也是为以后发展创造条件的时期,而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最大,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主要表现出以下差异:一、学习方式更主动进入初中,对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逐步提高,在上课内容增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在课内消化课堂知识,这就需要自己主动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同时要主动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才能打好语文基础。而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趋向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二、学习内容更深化初中语文学习不再停留在字词的认读上,更注重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对课文的学习会延伸到一类文体的特征和写作方法等,还会扩展到做人做事等比较抽象的层次,对文本的学习更注重理解其行文思路,思想感情等,同时对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例如写广告词,写对联等。三、学习范围更广泛初中语文增加了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现代诗歌等文体,而这些文体也是中考的重点,小学生对文体欠缺认知,对这些新知识的分析能力需要加以引导和强化。另外,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还有课外活动的学习,自身生活的学习,语文即生活。四、学科知识更系统初中语文知识更系统,不仅是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登不同文体的特点及阅读方法具有微观系统性,还有整个语文学习的宏观系统性,例如,字词积累,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写作等都有方法和技巧可循,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五、学习习惯更重要小学学习的内容相对较简单,即使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难有较大的差距,但初中随着各科的难度和内容都在增加,小学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缺陷逐渐暴露,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往往提不起来,而小学阶段成绩一般的孩子到初中后往往后来居上。孩子的习惯需要从初一就开始强调,例如坚持做错题集,每天定时阅读,做读书笔记,课前预习,课上做笔记,课后复习等。六、情绪和成绩波动大到了初中,考试就变得频繁,几乎每一学科每一单元后,都会有一次总结性的检测,成绩波动往往较大。这不光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种考验,许多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把消极情绪转化成叛逆和其他不良爱好。我们需要时刻对他们进行疏导。调查发现,语文素养高的学生面对压力和成绩波动,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较低。因为初中语文的学习本身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学习过程。那么,小升初的语文学习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过渡呢?一、兴趣从心理学角度和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通过眼看,耳听,口说,手动的训练,让孩子发现语文的趣味性,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意识用科学的课堂设计,引导孩子思考,主要引导思考的内容和思考的方式,强化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意识。与此同时,把初中和小学语文的不同于孩子分享,让孩子能够明确初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从心理上和认知上,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过渡。三、自信通过课堂实践,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动手制作表格、画画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成就和进步,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四、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总结各类阅读的特点,强调常考题型,以一线带多点的方式,让孩子有方法意识,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方法,并对应试技巧进行训练和强化。五、习惯课堂课外注意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基本的坐姿到具体的注意力训练,必须做到无缝要求,让孩子在有意识的培养中体会到快乐,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动力,同时从中获得自信,从而能够把有意识的训练变成无意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