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探究性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题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1、探究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关系?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帮助。(一)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1.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在传统的过于强调单一、被动、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形成的是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它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创造力,难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转变过分强调接受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学习不再被看成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它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2.为什么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光说不会做的人,一个只掌握理论,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的人,是不能投身于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此,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探究教学能力1.教师专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实施将全方位触动教师,促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现在,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的观念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2.探究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一种专业,并不仅仅以学历或对业务提出的一定的要求为标准,它是由与职业性质相关的综合性要求来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交点;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多方面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教师通过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获得与探究教学有关的技巧、态度、信念、价值、理念、知识结构等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实施新课程必须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能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教育变革。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等诸方面的认识深度、广度都不足,很多教师对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育交往等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以致他们对新课程的教学或不适应或不能把握,甚至会出现只走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新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2、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有何不同之处?答: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社会背景、学习模式的类型、学习方式的特征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今天学习的主要收获是了解和掌握了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特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认知取向。它体现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诸方面的基本特征。从三者看,两种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不同的。1.接受式学习是一种老师将书本知识内化后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其基本的特征:(1)受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的,对学习缺乏自主权。教师由学校安排,学生所学知识内容是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教学过程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确定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按统一标准评价的,学习时间、场所、形式等都是学校决定的。对这一切,学生不能作主,既没有选择的权利,又没有选择的机会。(2)学科性接受式学习崇尚“唯学科主义”,教师只注重按学科的特点及其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一味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无需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必问为什么?只要知道知识的结果,不必了解知识形成过程。接受式学习只重视对书本间接知识的学习,只重视课堂的学习,而忽视生活世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3)客体性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及学生的一切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客体、配角,他必须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课上的不好,老师常会埋怨学生没有配合,不会配合。与教师合作几乎成了学生一种奢侈性的享受。(4)依赖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依赖教师,学习内容靠老师提供,学习情境靠老师创设,学习过程靠老师设计,学习的重难点靠老师点拨,练习的作业靠老师布置,学习成绩靠老师评价。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缺乏独立性。(5)封闭性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局限在书本之中,学习的场地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掌握在教师手上。在这种封闭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究的兴趣、动机和机会。2.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自然和社会中选择有意义的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活动。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综合性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之间是交融的,并构成有机的整体。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习的内容超越了学科知识体系及分门别类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要求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并以此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探究学习活动注重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探究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它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3)自主性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要,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主决定活动成果呈现的形式,自主评价和反思,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对其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4)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学生群体是开放的。它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而生活世界是开放的。学习过程,即从选题、课题探究方案设计、具体的各个探究活动、展示成果等全过程都是开放的。(5)生成性这是由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取向及课程的开发决定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活动要求师生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活动中注重捕捉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生性目标”及“生成性主题”的价值。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会不断加深,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人们对探究学习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感,更具有实效性。(6)探究性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叫做“问题式学习”或“项目式学习”。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是围绕“问题”一步一步展开的。这里所谓的问题,是指那些对学习者来说还没有具备直接的解决方法,他既愿意接受解答这种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又有一定的困难。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选题、课题论证、课题探究、成果展示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虽然有根本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就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言,“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1、指导学生搜集探究信息时,教师除具备本单元提及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答案:(一)对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探究信息能力的理解(二)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素1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2巧妙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3细心制定搜集计划的能力4选择和提供恰当搜集范围的能力5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2、指导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资料时,先后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答:1、动静结合、加强沟通。2、口述问题,建立模型3、过程反思,突显关键一是如何筛选关键信息;二是回忆解题的思路。三、1、请举一个你的教学实例,说明你是怎样启发、指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解决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的?答:例如在语文教学文言文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文言常识,重点让学生理解过去学过的文言常识所得出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文言文,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以往学习过的文言常识,二、试翻译,让学生自己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翻译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这就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2、请你结合自己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谈谈在探究问题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通过开放性问题的合作讨论,使不同认知结构、不同风格的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开放性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和全面。一.应围绕要探究主题设计问题围绕探究主题去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既能全面温故,也能努力利用旧知识探索出新知识,即利用旧知引出新知。如在《胡同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提出,对帮助学生解读文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在一开始上课,我由“北京”到“胡同”而问学生:“‘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问,犹如“醍醐灌顶”,学生明白,抓住关键的问题就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大家寻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就会空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