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6·福州)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2.(2016•天门)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3.(2016·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外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5.(2016•恩施州)“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学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6.(2016·潍坊)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8.(2015·江苏泰州)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举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A.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B.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素质C.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0.(2015广东)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12.有的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C.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D.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13.(2015云南)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A.接待遣唐使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C.实行科举制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14.(2016·聊城)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15.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B.唐诗C.《资治通鉴》D.宋词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它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2分)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2分)(2)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2分)(3)材料中论述的科举制度有何作用?(2分)(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分)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鼎忠的殿试卷)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由于进士科主考诗赋……有力地推动了唐朝社会各个阶层对诗歌的热爱,大大刺激了诗人的创作,终于使唐诗走上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郭桂花《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1)材料一中的殿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2分)这一制度正式诞生时在位皇帝是谁?(2分)(2)材料一的“殿试”最早是哪位帝王创造的?(2分)(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2分)(4)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的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2分)科举制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10分,共20分)16.(1)隋炀帝(2分)进士科(2分)(2)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2分)(3)提供了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制度,但也扼制了人们的创造力。(2分)(4)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动手能力和历史学习兴趣等。(2分)17.(1)制度:科举制度(2分)在位皇帝:隋炀帝(2分)(2)武则天(2分)(3)改善了用人制度,广纳人才;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分)(4)(1)看法:一,作弊首先是一种对自我不信任的表现。因为感觉自己学习不扎实才会作弊,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心理;二,作弊是一种不良道德,没有做到忠诚应考,失去了诚信,也就是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意义;三,作弊是对学习的一种本质性的否定,考试的原意就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的,作弊使考试失去了意义;四,作弊一旦被发现,还会受到一定得惩罚。(1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建议:一是加强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明确考试的真正意义。二是加强考试监管,从监考手段上进行创新,杜绝作弊。三是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杀一儆百。(1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12345678910CBBCBBACBB1112131415DBCDA